第三节 癌的早期先兆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一、癌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1)人体恶性肿瘤75%长在体表,易于发现。

(2)癌形态学为发生肿块,故易于暴露。

(3)生长速度虽比良性肿瘤快,但亦有一定过程(足以被人们所发现的过程)。

(4)早期淋巴结转移,为早期发现癌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体的六大淋巴结就是癌肿的早期预报仪,尤其是颈部淋巴结,可以是全身淋巴结的早期荧光屏。据统计,颈部淋巴肿块仅20%为原发,80%均为全身转移而来,80%来源于锁骨上,20%来源于锁骨下,其次腋窝淋巴结为上肢、胸膜、乳房癌肿的荧光屏,下颌下淋巴结可预测面部组织的癌肿。腹股沟淋巴结为下肢、盆腔、生殖器癌肿的预报器。

(5)隐敝再深的癌肿亦必然有一定的征象暴露,如可通过肿块出现、疼痛的产生,以及分泌物的异常,或因癌肿分泌的毒素或类激素而产生全身性的异常现象。诸如出现内分泌失调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性欲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早熟乳腺增生等病。或见癌毒刺激的瘙痒症,神经营养功能障碍所致的皮肌炎,精神异常,代谢异常等,都足以作为讯号。

二、癌早期发现的困难性

1.早期肿块无痛 在癌肿未侵及神经、骨膜时,无痛无痒为癌肿的匿性进展创造了条件。如乳腺癌2/3以上呈现“不痛不痒”的肿块,原发性肝癌3厘米以下无疼痛等皆是。除非神经系统、骨、肝等神经纤维分布丰富的癌才有早期疼痛,因此难以引起患者的警惕,肿块小的有时反而侵蚀力极强,淋巴转移较早,或尚未出现临床症状时已有远期转移,肿块长的很大的有时反而侵蚀力相对不大。

2.癌善于伪装 癌的早期难以发现还在于它的伪装性和隐敝性,有不少癌伪装成急性炎症,如“类炎症性乳腺癌”,出现皮肤潮红、水肿、灼热及疼痛,酷似急性乳腺炎。再如一些乳腺癌常以乳腺增生症的形式作为掩护,某些癌可以乔装成溃疡的形式而暗地发展,如胃癌即可以以溃疡的形式长期不知不觉地匿进着。

3.善于隐蔽 癌经常长在易于隐敝的地方,如鼻咽癌常选择鼻咽隐窝,阴道癌则藏于阴道后穹窿。又如有些癌症(如甲状腺癌)可长期隐匿性存在着,甚至在尸体解剖时才发现,有的则偷藏于器官腺管内而难以发现。如早期乳腺癌由于癌肿极小,匿藏于乳腺管内,无法发现,因此经常延误了病情,而胃癌则常以萎缩性胃炎的形式匿性进展。总之,许多癌肿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隐敝地、悄悄地进展着,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

4.长期潜伏性 有些癌以癌前潜病的形式长期潜伏着,到一定的时候则突然癌变,并迅速地发展起来,就象定时炸弹埋伏在体内一样。如交界痣、皮内痔可以长期不活动,如体内只要有一个黑色素细胞瘤出现,则身体其它部分埋伏着的交界病、皮内均会突然发生响应,全都几乎同时发生癌变。有的癌甚至在胚胎时期就开始潜伏。有学者说,在妊娠期妇女因治疗给予雌激素,通过胎盘血循到达胎儿生殖道,可致其上皮细胞发生突变,这些突变的细胞可潜伏14~22年,至到女孩发育至青春时期才暴露生殖道的恶性肿瘤。有的从事染料工作的潜伏期可达三十年以上,从事沥青工作的潜伏期可达二十年之久,皆足以表明有的癌其隐伏性相当长。

5.早期无特异性 癌肿大多早期先兆缺少特异性,故致诊断发生困难。如胰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等消化系统癌症早期皆有厌食腹胀恶心消化不良症状,所谓胃纳呆症。必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找出其间的特异性,才能发现早期癌症。

6.类似症难以区分 由恶性肿瘤分泌出来的毒素或类激素,可刺激内分泌系统、神经营养功能、组织代谢、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发生改变而出现类内分泌病综合征、类风湿病综合征、类代谢异常等症状,因造成与类似病相混,故为癌的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

7.体质因素 由于个体素质的差异,疼痛阈不一致,因此对疼痛的敏感也不一样,从而客观上对癌肿造成了掩盖。

三、癌早期类似症

1.类激素样改变 类激素样改变属于超早期先兆,出现在肿块未长出之前。现代医学认为癌毒分泌物可产生类激素样改变,甚至引起类内分泌紊乱而成的综合征,如局部并无肾上腺皮质实质病变的柯兴氏综合征,包括性欲偏亢、性征变化等改变。又如肺癌、肝癌引起男性乳腺发育(异位雌激素水平增高),而且多发生在局部癌临床症状出现前一年左右,可见癌症超早期类激素样改变的先兆意义是很大的。

40岁以上,相火(肝肾相火)本应逐渐衰减,如反而亢进,表现在性欲亢进,或性征改变等,均应注意到癌的警号,尤其是生殖系统癌的价值更大。

2.类风湿样改变 如肺癌病人可出现肥大性骨关节病,多发生股长骨疼痛及杵状指趾,而这些病人过去并没有风湿病历史。

3.类代谢异常改变 有的癌早期先兆可出现瘙痒风疹块、疱疹等风毒改变,现代医学属于类代谢异常改变,可在癌局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披露。如四十岁以上的人突然出现全身进行性瘙痒,应引起警惕,脑瘤早期可出现鼻搔痒,何杰金氏病亦可出现搔痒,带状疱疹常为生殖系统癌及淋巴系统癌的先躯症。

皮肌炎发生于四十岁以上者约1/3~1/2,为许多恶性肿瘤的早期征兆,尤多为肺癌及生殖系统癌的警号。最早者可有二年的预报价值,发生部位常在面、颈部出现蝶形红斑,眼圈发晦,而皮肤出现黑棘皮病又常是胃癌的早期信号。

4.类电解质紊乱综合征 癌毒可致血钙、磷、钠、钾等电解质发生异常改变,如肺癌、结肠癌可引起高钙血症及低纳血症,这些异常可作为辅助诊断。

5.类血管神经综合征 癌毒导致神经营养功能障碍,可致无原因的浮肿、神经末梢炎,出现肢末麻木,肌无力等症,应加以注意。

总之,癌的超早期先兆是比较复杂的,无论在内分泌改变方面,或是免疫反应方面,神经系统方面,以及心血管、血液等方面,早期皆有不同程度的兆象,对癌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归纳上述,可概括为:

在类内分泌改变方面 据现代研究认为:异位激素(非内分泌腺源类内分泌病),所谓肿瘤——内分泌综合征,以肺癌为多见,最早可出现于肺癌局部临床表现的前三年,由于异位激素干扰了正常激素的平衡而使内分泌呈紊乱状态。因此,四十岁以后出现无原因的内分泌紊乱时就应列为癌警号。一般来说肿瘤产生的所谓异位激素,为瘤对脑垂体的促激素,而不是激素本身增加,如肿瘤产生的异位促甲状腺素,而非甲状腺素。再如某些肺癌(未分化癌)及肝癌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可使患者乳房发育,其中,尤以肺癌、肝癌、甲状腺癌及生殖系统癌容易产生异位激素,从而导致相应的改变。

神经系统方面 神经系常为肿瘤的较前沿信号,可出现于肿瘤发生前数年,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

心血管系统方面 心血管变化,尤其是迁徙性血栓性静脉炎的出现,多为肺癌及生殖系统癌,及胰腺癌等腹、盆腔恶性肿瘤的最早信号。

血液系统方面 贫血常为造血系统肿瘤及淋巴系统肿瘤,如白血病的晚期恶兆,有的恶性肿瘤则可出现类白血病反映或白细胞减少,常为癌坏死、转移之恶兆。

免疫系统方面 有些癌的过敏反应和自体免疫常增高,出现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改变。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皆较早出现自体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虽为非特异性征候,但亦可为早期信号之一。

皮肤组织方面 皮肤病变常是内脏恶性肿瘤的报标器,如皮肤恶性黑棘皮病,在内脏恶性肿瘤中,尤其腺性癌的预报率几乎百分之百。皮肌炎有1/6有癌症可能,消化道恶性肿瘤及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等,常先出现皮肤搔痒。静脉管炎很多情况下与恶性肿瘤有关,尤其是胰腺癌。此外,慢性荨麻疹与淋巴肿瘤有联系。有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生殖系统癌、消化道癌及淋巴系统癌,常易出现皮肌炎,其早期预报价值可比癌瘤局部临床症状提早达二年的预报价值,最迟也可提早2月,其特征是在面、颈部出现蝶形潮红斑样疹。

腺体分泌及排泄物方面 腺体分泌物及排泄物虽不是超早期先兆,但其改变也较早,二者的变化对癌系统来说,皆足以为戒!如由恶性肿瘤分泌出来的毒素刺激所在脏器组织的腺体,因此早期由于分泌物或排泄物的增加,虽无其它伴有症,亦足以引起警戒。如直肠癌最早可出现便后带少量粘液,前列腺癌最早期可出现尿后及大便后少量粘液,子宫颈癌白带增多,子宫体癌及输卵管癌的水样白带均足以引起警惕。

四、癌前潜病

(一)可能癌前病

1.胃癌 胃溃疡(2~8%癌变率)、萎缩性胃炎。

2.肠癌 肠道息肉(40~50%癌变率)。

3.阴茎癌 隐睾包皮过长(85~100%癌变率)。

4.宫颈癌 宫颈糜烂(20~35%癌变率)。

5.卵巢癌 卵巢囊肿(50~75%癌变率)。

6.甲状腺癌 甲状腺腺瘤(20%癌变可能)。

7.乳腺癌 乳腺囊性增生(20~50%癌变率)、乳腺纤维腺瘤2.6%癌变率)。

8.皮肤癌 色痣、慢性溃疡、白斑、瘢痕、放射性皮炎、日光病、表皮样囊肿

9.粘膜癌 粘膜白斑。

10.绒毛膜上皮癌 葡萄胎。

(二)癌前病

1.皮肤 长期顽固的色素性痣、,或其他结节、白斑病、慢性皮炎、经久不愈的溃疡,或易受摩擦部位的瘢痕、白化病、角化过度……或着色性干皮病,在日光照射下,可癌变为皮肤恶性肿瘤。

2.粘膜 白斑病、慢性炎症、溃疡、或乳头状突起等。

3.胃 胃酸不足性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胼胝性溃疡、息肉。

4.直肠 多发性息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5.肝 迁延性肝炎肝硬化、有家族史者。

6.肺 长期慢性支气管炎、腺瘤。

7.乳腺 乳腺纤维瘤。

8.宫颈 白斑、慢性糜烂、炎症。

9.卵巢、宫体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

10.前列腺 慢性前列腺炎

以上,可能癌前病、癌前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癌变。

五、恶性肿瘤十大警号

(1)发现不痛不痒的肿块。

(2)经久不愈的溃疡。

(3)疣或色素痣,突然增大,脱毛,刺痒或疼痛,色素加深。

(4)持续性干咳胸痛

(5)持续性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或疼痛,或食道吞咽不适,或原疼痛规律突然改变。

(6)腹胀不适,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7)不明原因的出血。

(8)排泄物带血。

(9)分泌物增多,如白带增多。

(10)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贫血。

附:交界肿瘤(临界瘤)的诊断意义

所谓交界肿瘤,是指界乎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交界肿瘤的标准在于形态结构的可疑,介于分化良好与明显异型之间。或分化不成熟,或分化完全成熟,但临床症状为恶性。良、恶性肿瘤之间并非一刀截,很多情况下是互相渗透的,或存在着阶梯变化的标准。交界性肿瘤是良、恶肿瘤的中间过度,有的为“半恶性”,有的为“微恶性”,甚至成为“临界肿瘤”,如形似良性实则为恶性的唾液混合瘤,交界性肿瘤一般是可逆性的。

交界性肿瘤

(1)尿路上皮移行细胞乳头状瘤。

(2)甲状腺乳头状腺瘤及胚胎性腺瘤。

(3)卵巢囊腺瘤、上皮增生活跃者。

(4)外耳道、阴茎处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5)唾液多形性腺瘤(混合瘤)、细胞丰富者。

(6)鼻腔等处的内翻性乳头状瘤。

(7)大肠乳头状瘤(即绒毛状腺瘤)。

(8)细胞丰富的纤维瘤。

(9)乳房腺纤维瘤分化良好者。

(10)血管外皮瘤。

(11)骨巨细胞瘤Ⅰ级。

(12)葡萄胎滋养叶细胞活跃增生者。

(13)颌骨造釉细胞瘤

(14)肾腺瘤、肝细胞腺瘤。

(选自俞孝庭,论交界肿瘤,《肿瘤防治研究》,1976,2期,75页)。

交界肿瘤实际上也就是境界肿瘤,其特点根据李吉友氏所提供的特点如下:

(1)肿瘤细胞形态介于良性、恶性之间,既不是典型的良性,又缺乏肯定恶性的证据,或者,从某些方面看似属良性,另一方面又象恶性。或者,从某些方面看似属恶性,另一方面又象良性,或者,恶性的证据不太确凿,但又有可疑之处,遇到这种情况,诊断意见就可能出现分岐,有的医生说是良性,有的医生说是恶性,甚至会诊讨论时也不能求得统一的看法。

(2)生长方式上有局部扩散的倾向,切除后往往容易复发,但却不发生转移或极少有转移,或者即使出现局部转移,仍然进展缓慢,对病人威胁不大。

(3)细胞形态和它的实际情况对不上号,细胞形态属良性,但实际表现有局部扩散或偶有转移,或者细胞形态符合恶性,但没有明显的扩散转移等恶性表现。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癌的早期先兆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 癌的发生机制《中医疾病预测》
  3. 癌发《中医词典》
  4. 癌疮如眼《奇方类编》
  5. 癌发《外科启玄》
  6. 癌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7. 癌基因《临床生物化学》
  8. 《中医词典》
  9. 癌基因《医学遗传学基础》
  10. 挨积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 癌基因的发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2. 埃郁《中医词典》
  13.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4. 埃雾《中医词典》
  15. 癌瘤病人的营养代谢改变《临床营养学》
  16. 埃溽《中医词典》
  17. 癌胚抗原《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8. 埃冒《中医词典》
  19. 癌胚抗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0. 埃-克综合症《基因与疾病》
  21. 癌胚抗原的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2. 埃昏《中医词典》
  23. 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病理学》
  24. 《中医词典》
  25. 癌是如何发生的呢?《中医之钥》
  26. 阿月浑子《证类本草》
  27. 癌痛的镇痛治疗《药理学》
  28. 阿月浑子《本草纲目》
  29. 癌性神经肌病《神经病学》
  30. 阿昔洛韦《药理学》
  31. 癌症《中医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