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女性经绝期肿瘤先兆
经绝期是女性一生中的一个重大关卡,各种疾病都容易在此时期出现,尤其是生殖系统肿瘤更易发生。由于卵巢、乳腺、输卵管、子宫等是一个系统,疾病都互为关联,因此它们之间的肿瘤信号也可以互报……
女性更年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时期,由于内分泌的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诸如更年期精神病、更年期内分泌紊乱,尤其经绝期肿瘤的发病率为最高峰。因此,加强警惕性具有重要意义,如发现得早可以彻底治愈,发现得晚则祸害立至。故在经绝期阶段,女性生殖系统发生的一切异常信号(尤其不规则流血及月经异常)皆不能掉以轻心。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乳腺,皆受辖于卵巢。因此可以说,卵巢的异常,是这一系统疾病的罪魁祸首。卵巢本来就是一个很活跃的组织,尤其在经绝期更易被激惹。经绝期如果用药不当,摄生不慎(包括房事不节)等,很易导致卵巢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促性腺功能亢进,致雌激素血水平偏高,从而诱发卵巢肿瘤,卵巢肿瘤一旦发生,恶变率很高,因此有主张更年期切除卵巢以绝后患之说。
由于卵巢、乳腺、子宫、阴部是一个受卵巢支配的系统,它们之间在生理上互相关联,在病理上也互为因果关系,因而在肿瘤的先兆方面具备了互报的条件。如乳腺增生、子宫内膜增生都是卵巢功能失调的信号,都有可能转变为肿瘤。
卵巢虽然深居腹内,但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其内者,必形于外”,卵巢一旦出现异常,都能通过乳腺及子宫等发出信号,故乳腺、子宫、外阴的异常,往往都是卵巢肿瘤的外兆。如卵巢囊肿(尤其是浆液性囊肿),在经绝期的发病率相当高,而且恶变率并不低(10~20%,甚至可以高达50%),故应引起高度警惕。如40岁以上妇女,一侧少腹发胀,或持续性压迫痛伴月经异常(月经稀发、色黑、淋漓不尽或过多),都应警惕卵巢肿瘤。经绝期或经绝后出现子宫不规则出血、色黑,都应想到子宫内膜癌的可能,尤其原有月经过多(子宫内膜增生)脱落内膜污黑者,更应加以高度重视。
35岁以上妇女高发的宫颈癌,在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中竟高达58.5~93.1%。因此,中年妇女,尤其是早婚妇女、房事不节者,发现带有异味的清稀水样白带增多及接触性出血(尤其是性交后出血)就应立即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
子宫肌瘤是妇女的高发肿瘤,30岁以上妇女,出现月经过多,行经期延长,经一般治疗无效,平时白带增多,性欲偏亢,就应想到子宫肌瘤的可能。一侧少腹酸胀,带有异样味的水样白带大量增多,则应进一步作输卵管的有关检查。如出现剧痛和不规则子宫少量出血,则应考虑输卵管癌的可能。
一侧少腹痛(排卵期及经期尤其明显),并有逐渐增剧趋势,伴有月经紊乱者,首先应考虑卵巢癌或卵巢肿瘤的可能。乳部摸到不痛不痒硬块,并逐渐增大者,又应怀疑乳腺癌发生的可能。
总之,经绝期及经绝后期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高发期,如在这个阶段出现的任何异常,都不应有任何侥幸心理,而应立即进行进一步检查。另外,开展40岁以上妇女定期进行生殖系统肿瘤普查,是妇女保健的一项必要措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 女性经绝期肿瘤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女性骨盆《妇产科学》
- 女性内生殖器《人体解剖学》
- 女性的生理特点《中医妇科学》
- 女性尿生殖区《人体解剖学》
- 女膝《中医词典》
- 女性生殖《生理学》
- 女膝《中医词典》
-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女萎萎蕤《新修本草》
- 女性生殖器官淋巴分布《妇产科学》
- 女萎葳蕤《千金翼方》
- 女性生殖器官神经分布《妇产科学》
- 女萎丸《备急千金要方》
- 女性生殖器官血液供应《妇产科学》
- 女萎《本草乘雅半偈》
- 女性生殖系统《医学影像学》
- 女萎《证类本草》
- 女性生殖系统《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女萎《证类本草》
- 女性生殖系统《人体解剖学》
- 女萎《新修本草》
- 女性生殖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
- 女萎《千金翼方》
- 女性生殖系统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女萎《雷公炮炙论》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中医妇科学》
- 女萎《神农本草经》
- 女性外生殖器及女性尿道《人体解剖学》
- 女葳,葳蕤《本草经集注》
- 女性性唤起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