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超正性平衡与潜病预兆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一、肾超正性平衡与潜病

肾阳不足可导致肾负性平衡,而肾阴虚阳亢或相火亢盛,则是肾超正性平衡的病源。如因久病耗伤肾阴,或感受外邪,或过服温燥,或房劳、心劳过甚,皆可导致肾阴受损。由于肾水亏虚,相火失潜必然妄动,因而产生阴虚阳亢现象,从而呈现超正性平衡状态,因此肾阴虚耗,相火妄动,是其根本病因。

肾超正性平衡的特征为出现较为明显的体胖汗多,五心烦热,咽干夜热,心烦多梦,阳强易举等症,尤以体胖、性欲旺盛为报标症。

肾超正性平衡虽有超人之体,然却有虚象伏中,背后隐匿着许多潜病。如相火亢盛、遗精、阳强、热厥证(“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以手足热为特征)等疾病,尤其肾超正性平衡与现代医学的一些内分泌亢进疾病有密切关系。如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征),垂体功能亢进(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和性腺功能亢进等密切相关。因此,揭示肾超正性平衡的内幕,对发现潜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二、心超正性平衡与潜病

心除常呈心气、心阳不足的负性平衡状态之外,也常表现出心阴虚、心阳偏亢或心火亢盛的超正性平衡状态。如因七情内郁、郁火伤阴或劳思太过暗耗心神,或因感受外邪或过食热物等,皆可引起心阴亏损,导致君火偏亢。由于心主神明,火热内扰必然出现神明不宁症状。心超正性平衡的性质大多为本虚(心阴不足)标实(君火亢盛)证。

心超正性平衡的特征为心神躁扰,呈现兴奋激动,话多出汗,咽干面赤,少眠梦多,好动等超心力状态。以易激动、汗出为报标症。但因内虚为本。故稍累即出现心悸气短,尤其在感染、精神打击、疾病等情况下,很易从亢奋走向衰竭。

心超正性平衡可能为许多潜病的掩体,背后常潜匿着多种疾病。如惊悸、不寐、多梦、狂证、癫证等,尤其与神明受扰疾病有密切关系。如现代医学的某些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则往往以心超正性平衡为前奏。此外还与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一定联系。总之,心超正平衡只是一种假性心气旺盛现象,内部隐匿着的潜病和随之而来的衰竭是其最大隐患。

三、脾超正性平衡与潜病

脾除存在脾阳不足的负性平衡之外,还可呈现脾阴虚阳亢或脾火过旺的超正性平衡。如饮食不当,平素喜食肥甘高粱、化热灼阴,或七情不遂、气郁化火,或因病损伤脾阴,皆可导致脾阴虚、脾火内炽,呈现脾超正性平衡状况。诸如口干舌红,多食善饥,肌肤热炽,便干尿数等症时有发生,口渴消谷为其报标症。

脾超正性平衡貌似实证,实则内虚已伏,最终必呈现衰竭,内里可能隐匿着消渴,狐惑病、便秘等疾病,尤其与现代医学的某些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与糖尿病肥胖病、高脂血症、白塞氏病(口—眼—肛综合征)等病甚为关联,上述疾病常以脾超正性平衡为前奏,因此只有揭开脾超正性平衡的假象,才会露出潜病的真本质。

四、肝超正性平衡与潜病

肝同样除具有肝阳虚的负性平衡状态之外,还可呈现肝超正性平衡。所谓肝超正性平衡,即肝阴虚导致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而呈现的代偿适应状况,如因过食酒热香燥积热于内,或五志化火扰动魂宅,或患温病、肝病等,皆可耗伤肝阴。由于肝阴虚、阴不制阳,致肝阳偏亢或肝家实火上越,日久则呈现肝超正性平衡,其征兆为面红目赤,体态偏胖,脉弦劲,兴奋激动,易怒等。以目赤、精神亢奋为报标症。

肝超正性平衡实质为虚中挟实,故虽貌似实证,而虚兆已隐约时现,其背后可能隐匿着中风眩晕颤证等疾病,尤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某些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病有关,因此不能被超正性平衡的假象所迷惑。

五、肺超正性平衡与潜病

肺超正性平衡为肺阴虚、虚阳上亢所致,性质为本虚标实。如久咳伤阴或感受秋金燥令,或罹患温热性疾病,皆可损伤肺阴。肺阴虚、虚气上逆,致肺失清肃,从而呈现肺阴虚、虚阳上亢的状况。见证为胸廓增宽,声洪气粗,咳声重浊,脉数而劲。报标症为胸廓渐粗、气促。由于本虚,故气短潜症时有出现,虽然表象为实,但毕竟病机为虚,故很容易导致心肺代偿衰竭。

本病虽为超正性平衡,但必竟是病态平衡,其后隐进着的一些肺系疾病,如咳嗽、肺胀、喘胀等疾患,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哮喘等病密切相关。因此肺超正性平衡应引起高度注意才能及早发现原发潜病。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超正性平衡与潜病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2. 超正性平衡与潜病《中医疾病预测》
  3. 超重和肥胖《预防医学》
  4. 超氧化物歧化酶作用《动脉粥样硬化》
  5. 巢氏论针眼候《秘传眼科龙木论》
  6. 超速离心法简介《动脉粥样硬化》
  7. 朝生暮落花《证类本草》
  8. 超声治癌《理疗学》
  9. 朝食暮吐《女科百问》
  10. 超声诊断仪简介《物理诊断学》
  11. 朝廷对于医者之医方《医医医》
  12. 超声诊断术语《物理诊断学》
  13. 朝鲜医学发展概况《中国医学通史》
  14. 超声诊断基础《物理诊断学》
  15. 朝真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 超声诊断《物理诊断学》
  17. 潮热《中医名词词典》
  18. 超声与超声波《医学微生物学》
  19. 潮热《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0. 超声药物雾化吸入疗法《理疗学》
  21. 潮热《医学纲目》
  22. 超声药物透入疗法(或称声透疗法)《理疗学》
  23. 潮热《医学纲目》
  24. 超声心动图诊断《医学影像学》
  25. 潮热《幼幼新书》
  26. 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病学》
  27. 潮热《医述》
  28. 超声心动图《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9. 潮热《证治准绳·幼科》
  30. 超声间动电疗法《理疗学》
  31. 潮热《张氏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