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肾炎先兆
肾与咽在潜病方面关系极为密切,咽受感染,内应于肾,故肾炎虽病在肾,实源于咽,故咽峡炎往往事实上是肾炎的前奏……
一、概述
肾炎,是多发病、常见病之一,由于本病对人类威胁较大,故除分述于“水肿”、“关格”之外,还另列本节对其先兆证作专门论述。
肾炎的发生,现代医学认为与链球菌感染有关,近代注意到与免疫反应有联系。由于肾炎的发病率较高,青少年受害尤其严重,且隐匿型也并非少见,而且肾炎极易转为慢性,也易出现衰竭危象。因此,掌握急性肾炎、隐匿性肾炎、慢性肾炎及肾功能衰竭等先兆情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肾炎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急性肾炎先兆
根据生物进化论观点,肾与咽在潜病方面具有特殊的亲缘关系,咽受感染,必内应肾,在咽部受到病菌(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际,肾也开始了反应。因此,咽峡炎只是肾炎的序幕,在序幕之后,肾炎其实已经在悄悄地进展着了。
肾炎的早期信号
腰部隐痛 在咽峡炎的同时或之后,腰部肾区呈现轻微隐痛或不适感,常为肾炎的最早信号,因腰为肾之腑,为肾的外应区,故肾的病变必最早反应于腰。一般而言,在急性肾炎首次发作时,腰部信号出现的稍晚;而慢性肾炎则腰部信号出现较早,有时甚至在咽部感染1~2天即出现,腰痛特点为晨起明显,劳累加重。
目胞微肿 晨起目胞微肿为急性肾炎的重要信号,因急性肾炎中医多属风水,风邪上犯,故浮肿多见于上,与心脏病水肿浮肿先见于下不同。出现目肿信号后,尿液检查大多呈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虽轻重程度不一,但皆为大多数肾炎的早期信号,此时测血压往往偏高。
隐匿型肾炎并无浮肿、头晕、头痛等症状,但出现腰酸或腰部不适、乏力等信号,此时作尿液检查可发现蛋白尿,应警惕之。
急性肾炎以少尿为最早信号,随即呈现浮肿、高血压,并很快出现尿毒症,预后不良。故急性肾炎见少尿、甚至无尿,应高度警惕恶性肾炎。
(二)慢性肾炎先兆
慢性肾炎多出现于成年人,容易发展为肾病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炎的早期信号
腰酸乏力 多出现于疲劳、感染或精神不愉快之后,常提示蛋白尿的潜在。
头晕 头晕为慢性肾炎的主要信号之一,提示肾性高血压的隐进。
浮肿 反复出现的足胫及晨起目胞浮肿,皆为慢性肾炎警号,尤其在劳累、感冒后加重更应引起注意。
(三)肾病综合征先兆
肾病综合征为一种特殊的肾病症候群,症状缠绵,易导致全身许多功能紊乱,对健康危害较大。
肾病综合征信号
浮肿 目胞及足部长期反复浮肿,并伴有恶心、乏力、头晕等症,为肾病综合征的重要信号,尿液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
肥胖 肥胖并有血脂过高,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征之一,提示类脂性肾病的潜在。
腰痛 长期腰部隐痛,应警惕肾病综合征、肾静脉血栓引起静脉瘀滞的情况。
(四)肾功能衰竭凶兆
肾功能衰竭分为急性衰竭和慢性衰竭两种,皆易痰质潴留出现尿毒症,预后极为不良,故对其早期信号,应引起高度警惕。
肾功能衰竭信号
少尿 少尿为肾衰的重要信号,无论急性衰竭或慢性衰竭,皆最早出现少尿,待出现尿闭时,只有作透析才能急救。
恶心 恶心为肾衰痰质血症的信号,常常是肾衰的重要报标症,应引起高度警惕。
头昏 头昏为尿中毒的早期先兆,发展下去,则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抽搐。
尿臭味 肾炎病人从口鼻、肌肤散发出尿臭味为尿毒症血氨过高的不祥信号。
此时作检查可呈现“三高两低”的结果,即高血压、高蛋白尿、高氮质血症及低血红蛋白、低比重尿指征。

- 肾炎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肾炎《自我调养巧治病》
- 肾阳《中医名词词典》
- 肾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肾阳《中医词典》
- 肾岩《中医外科学》
- 肾阳不振《中医词典》
- 肾岩《马培之医案》
- 肾阳虚《中医名词词典》
- 肾岩《中医名词词典》
- 肾阳虚《中医词典》
- 肾血液循环歌诀《人体解剖学歌诀》
- 肾阳虚衰《中医词典》
- 肾血液循环的特征《生理学》
- 肾阳虚损证《临证实验录》
-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生理学》
- 肾移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肾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生理学》
- 肾移植《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肾血浆流量《生理学》
- 肾移植病人的心理《医学心理学》
- 肾虚自汗《中医词典》
- 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急诊医学》
- 肾虚证《中医词典》
- 肾遗《中医词典》
- 肾虚月经过少《中医词典》
- 肾阴《中医名词词典》
- 肾虚遗溺症《轩岐救正论》
- 肾阴《中医词典》
- 肾虚遗精《轩岐救正论》
- 肾阴发《外科启玄》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