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汗信号的理论基础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故汗与心的关系最大,因此有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之说,心又主神明,故汗液的藏泻受神明的主宰。肺主气又敷布津液,血液又为津液所组成,“津液变化而赤是谓血”,因此汗与肺也甚为攸关。加之,肺司开阖腠理、腠理玄府为汗孔,汗孔,亦为气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孔窍,气液运行之通道,因此,汗出的调节又取决于肺。另外,汗为心之液,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汗液之有无,由于腠理之开阖;腠理之启闭则因卫气之虚实,卫气行于皮毛,宣发于上焦,足见汗受心肺的影响最大。

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二者一为水之高源,一为水之下源,肺开阖玄府主司汗孔,肾开阖膀胱主司溺孔,汗溺均同为水液,故人体水液的调节平衡取决于肺、肾,又肾主五液,“卫气出于下焦”故汗病之根缘由肾。以上说明汗液与心肺肾的关系犹为相关,但脾主转输水液,肝主疏泄,故对津液的调节皆有一定作用,汗为津液所化,因此汗与五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汗为水液,水液的运化与整个五脏六腑皆密切相关,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甚是。

汗与脏腑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必然有着内在联系,《内经》早已注意到汗与五脏病理的关系,认为五脏病变皆可导致异常汗出,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及《素问·水热穴论》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皆可说明之。

汗与津液也互为病理因果关系,汗多则津液竭,津液脱则汗大出,如《灵枢·决气》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以上说明,汗与五脏密切相关,因此,汗异常亦必然反映着五脏病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汗信号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 汗信号《中医疾病预测》
  3. 汗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4. 汗泻之法《四圣悬枢》
  5. 汗血《圣济总录》
  6. 汗腺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汗血《中医词典》
  8. 汗腺及汗腺肿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9. 汗血《血证论》
  10. 汗下宜忌《四圣悬枢》
  11. 汗血《奇效简便良方》
  12. 汗下温正法《伤寒六书》
  13.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14. 汗下亡阳《伤寒说意》
  15.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16.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儒门事亲》
  17. 汗血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8.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伤寒心法要诀》
  19. 汗液《百病自测》
  20.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医宗金鉴》
  21. 汗液的颜色辨病《常见病自测》
  22. 汗下论《侣山堂类辩》
  23. 汗液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24. 汗下论《张氏医通》
  25. 汗有六要五忌《医述》
  26. 汗下后心下满痛小便不利腹满心烦《伤寒说意》
  27. 汗浙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28. 汗下后小便不利《伤寒说意》
  29. 汗浙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30. 汗下后脉浮《伤寒说意》
  31. 汗证《医学集成》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