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汗信号的理论基础
汗为心之液,心主血脉,血汗同源,故汗与心的关系最大,因此有夺血无汗、夺汗无血之说,心又主神明,故汗液的藏泻受神明的主宰。肺主气又敷布津液,血液又为津液所组成,“津液变化而赤是谓血”,因此汗与肺也甚为攸关。加之,肺司开阖腠理、腠理玄府为汗孔,汗孔,亦为气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孔窍,气液运行之通道,因此,汗出的调节又取决于肺。另外,汗为心之液,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汗液之有无,由于腠理之开阖;腠理之启闭则因卫气之虚实,卫气行于皮毛,宣发于上焦,足见汗受心肺的影响最大。
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二者一为水之高源,一为水之下源,肺开阖玄府主司汗孔,肾开阖膀胱主司溺孔,汗溺均同为水液,故人体水液的调节平衡取决于肺、肾,又肾主五液,“卫气出于下焦”故汗病之根缘由肾。以上说明汗液与心肺肾的关系犹为相关,但脾主转输水液,肝主疏泄,故对津液的调节皆有一定作用,汗为津液所化,因此汗与五脏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汗为水液,水液的运化与整个五脏六腑皆密切相关,故《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甚是。
汗与脏腑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必然有着内在联系,《内经》早已注意到汗与五脏病理的关系,认为五脏病变皆可导致异常汗出,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及《素问·水热穴论》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皆可说明之。
汗与津液也互为病理因果关系,汗多则津液竭,津液脱则汗大出,如《灵枢·决气》曰:“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以上说明,汗与五脏密切相关,因此,汗异常亦必然反映着五脏病理。

- 汗信号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汗信号《中医疾病预测》
- 汗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汗泻之法《四圣悬枢》
- 汗血《圣济总录》
- 汗腺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汗血《中医词典》
- 汗腺及汗腺肿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汗血《血证论》
- 汗下宜忌《四圣悬枢》
- 汗血《奇效简便良方》
- 汗下温正法《伤寒六书》
-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 汗下亡阳《伤寒说意》
-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儒门事亲》
- 汗血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伤寒心法要诀》
- 汗液《百病自测》
-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医宗金鉴》
- 汗液的颜色辨病《常见病自测》
- 汗下论《侣山堂类辩》
- 汗液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 汗下论《张氏医通》
- 汗有六要五忌《医述》
- 汗下后心下满痛小便不利腹满心烦《伤寒说意》
- 汗浙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 汗下后小便不利《伤寒说意》
- 汗浙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 汗下后脉浮《伤寒说意》
- 汗证《医学集成》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