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匿病先兆特点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匿病,潜证虽然较难发现,然并非不可捉摸,重视疾病的早期信号是揭示匿病的重要途径。按照中医“有诸内者,必形于外”的观点,再隐蔽的病证也难免不露出迹象,透过隐蔽的征兆是能发现匿病的。

其一,匿病的先兆证又可称为隐兆,其特点多是不显露于外的或是时隐时现的信号。时隐时现的信号多是疾病的序幕,背后隐匿着新的危险,皆不能掉以轻心。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病人对一些隐匿的病兆已经适应了,例如“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偏沮(半身无汗)即是偏枯的先兆,而病人常因无明显痛苦而忽略。再如,胸痹宗气不足者,许多病人可出现言语不接的现象,这是心力不继的先兆,如能及时抓住这些信号,可以及早医治。

其二,匿病先兆的出现不一定是病的开始,有的已经是病的成熟,犹如报春花的出现,象征春天已经蕴育成熟,故肝癌出现疼痛,虽然是较早的征兆,但已经是疾病的中、晚期了。

其三,匿病先兆证其有形者多是深伏的,有时要借助于深部触诊始能发现,诸如肠覃、石瘕等等,如月经过多,只靠显证辨析是不够的,常需进行妇科触诊,始得以发现石瘕之类的匿病。

掌握匿病的隐兆并非不可能,应用中医理论发扬中医整体分析的特色,认真考虑疾病的前因后果,是能从“无症”中求“有症”的。例如长期阴虚患者,根据“阴为阳基”,“阴虚则无气”的理论,阴虚可以继发气虚,因此尽管尚未出现乏力一类气虚显证,但从阴虚与气虚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以警觉气虚匿证的。此时如细查脉象,可得脉细中必然无力,便可及早发现气虚先兆。再如根据中医脉象理论及内脏体表相关学说,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也是可以发现隐证的。余曾遇一舌麻患者,根据“舌为心之苗”建议其做心电图而发现冠心病,可见充分应用中医诊察手段是能掌握匿病先兆的。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匿病先兆特点《中医疾病预测》
  2. 逆转录病毒《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3. 腻粉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 逆注《中医词典》
  5. 腻苔《中医名词词典》
  6. 逆注《中医词典》
  7. 腻苔《中医词典》
  8. 逆治《中医词典》
  9. 腻苔《中医词典》
  10. 逆治《中医词典》
  11. 《中医词典》
  12. 逆症不治《冯氏锦囊秘录》
  13. 《中医词典》
  14. 逆症不治《冯氏锦囊秘录》
  15. 《本经逢原》
  16. 逆症不治《冯氏锦囊秘录》
  17. 溺白《景岳全书》
  18. 逆症不治《冯氏锦囊秘录》
  19. 溺白《中医词典》
  20. 逆症不治《冯氏锦囊秘录》
  21. 溺白《中医词典》
  22. 逆症《冯氏锦囊秘录》
  23. 溺白《本经逢原》
  24. 逆证《张氏医通》
  25. 溺白《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6. 逆证《中医词典》
  27. 溺白《名医别录》
  28. 逆证《中医词典》
  29. 溺白《本草乘雅半偈》
  30. 逆证《中医名词词典》
  31. 溺白(鱼靳切)《证类本草》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