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惊悸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征兆。由于发病与心胆的关系较大,故先兆症也多首先披露于心胆……

惊悸,是指由于七情不节累及于心所导致的,以惊悸为主要外兆的心病,属于现代医学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惊悸多由外因引起,怔忡则属内因所致,惊悸与心胆的关系最为密切,因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惊者,因外有所触而动,悸者,无外触而自身惊悸之病,动也,筑筑然触动,如人将捕之是也,总因心神被触忤之故。如《素问·举痛论》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此外,惊悸虽然与水饮、瘀血、痰火等都有关系,但大多属心胆虚,如《金匮要略》说:“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说明尽管惊悸有外忤因素,然必有内虚隐患。

惊悸在现代医学属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本病多发生于年青人,尤以女性为多。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非心脏器质性心脏病,为一种病态,且发病率并不低。因此,探索其先兆症规律,争取截断心脏官能症的发生,仍具有和器质性心脏病同等重要的意义。

先兆潜证

由于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心胆的关系较大,如清·罗国纲曰:“惊悸者,肝胆怯也”(《罗氏会约医镜·卷十·论怔忡、惊悸、恐惧健忘》),故其先兆证多与心胆有关。本病多为木质人气质型。盖胆为乙木,肝为甲木,木性多秉风气,风性善变,故该气质型人平素即敏感多疑忧郁善嫉,遇事易惊。体型细长或小巧纤弱,脉多弦细,舌质淡苔薄。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证型约常见下列三种:

(一)心胆虚先兆潜证

该型为心胆素虚,表现为怯弱胆小,忧柔寡断,善惊易恐,多梦易醒,如《灵枢·四时气》曰:“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澹澹,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但尚未出现明显惊悸,以心惕惕而动为其报标症。

阻截治则 养心温胆,以阻断其发展,方用平补镇心丹:(《局方》):酸枣仁五味子天门冬麦门冬熟地黄远志人参山药肉桂龙齿朱砂茯神茯苓车前子

(二)肝郁痰扰先兆潜证

此型人平素忧郁寡欢,多愁善感,胸闷不舒,涎多善呕,苔腻脉弦。报标症为时感胸闷、心悸气短

阻截治则 舒肝解郁,豁痰清胆,方用温胆汤枳实竹茹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与消遥散:柴胡白芍薄荷、茯苓、白术当归生姜甘草交替服用,或用甘麦大枣汤:甘草、麦冬大枣

(三)心肾阴虚先兆潜证

心肾水火互济则心宁神安,而心肾阴虚,水火不交,则常为心烦惊悸产生的重要根源。如清·林佩琴言:“昔人论阳统于阴。心本于肾,上不安者由乎下,心气虚者因乎精,此精气互根,君相相资之理固然矣”。如心火素旺灼伤心阴或久病伤肾,耗夺肾阴,致肾水亏于下,心火炎于上。故时觉面赤足热,头晕耳鸣,心悸烦躁,失眠梦多,遗精腰酸口干舌红,脉细数,报标症为心烦不安。

阻截治则 滋养心阴,清热除烦为主,方用灵芝养心方柏子仁枸杞麦冬当归菖蒲茯神玄参熟地、甘草。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生地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归身、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朱砂

上述三种先兆证型常为惊悸产生的潜证,如能及早治疗,可阻断其发展。一旦失治,任其发展则易出现惊悸病证。症见心悸不安,焦虑紧张,心前区不适,胸闷气短等。其特点为在受惊、情绪激动及睡眠前后明显加重,并自始至终有焦虑紧张感出现。心脏神经官能症虽为非器质性的心疾,但如反复发作,日久也可致心质受到损害而演变为器质性的心脏病,故应引起警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 惊悸(恍惚)《女科折衷纂要》
  3. 惊悸、怔忡、健忘《医学入门》
  4. 惊悸《伤寒括要》
  5. 惊悸部《本草易读》
  6. 惊悸《女科证治准绳》
  7. 惊悸二《金匮悬解》
  8. 惊悸《女科证治准绳》
  9. 惊悸恍惚《医述》
  10. 惊悸《女科证治准绳》
  11. 惊悸恍惚证治《医宗金鉴》
  12. 惊悸《盘珠集胎产症治》
  13. 惊悸恍惚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14. 惊悸《金匮钩玄》
  15. 惊悸解《素灵微蕴》
  16. 惊悸《脉因证治》
  17. 惊悸恐《医学心悟》
  18. 惊悸《医学从众录》
  19. 惊悸恐辨《叶选医衡》
  20. 惊悸《丹溪治法心要》
  21. 惊悸恐总论《证治准绳·杂病》
  22. 惊悸《丹溪手镜》
  23. 惊悸门(二则)《辨证录》
  24. 惊悸《竹林女科证治》
  25. 惊悸三《金匮悬解》
  26. 惊悸《血证论》
  27. 惊悸四《金匮悬解》
  28. 惊悸《医学心悟》
  29. 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医学传心录》
  30. 惊悸《明医指掌》
  31.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医宗金鉴》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