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目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目神的预报意义
心藏神,心为目之府,故神通于心,外应于目,目是传神的器官,也是神病的外现。有正常的神,方有正常的视,神乱则视惑。《内经》曰:“目者,心使也”(《灵枢·大惑》),“志与心精共凑于目”(《素问·解精微论》)皆强调了目与神的关系。目为神的“荧光屏”,目能最早反映神的状况。中医强调:“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故察目是判断心神存亡的关键。大凡目光迥迥,顾盼流星,黑白分明谓之有神。而目直视深、目暗睛迷,甚至瞳神散大者谓之失神。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视深即言两目深陷无光,是脏气败竭的征兆,目光散乱又是神散的标志。目神不仅可以察脏腑精气的盛衰,还可预兆精神疾患的变化。如神采飞扬,目视逼人为狂证先兆,而神色暗淡、目光呆滞又为癫证的预报,目光忧郁则为郁证的前讯。可见目实为神之外镜。
二、目对肝病的预报意义
目为肝窍,是为肝之外候。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气通于目”,故肝病极易反映于目。如《望诊尊经》曰:“目大者,肝大。目小者,肝小。目深者,肝坚。目露者,肝脆。目高者,肝高。目下者,肝下。目偏倾者,肝偏倾。目端正者,肝端正。”《审视瑶函》说:“目睛属肝”都说明了目候肝的特殊意义。
肝主升发疏泄,目位高巅之上,惟肝气充旺,阳气上升,目始能受煦而视。因此,《内经》曰:“气脱者,目不明。”强调了目视与肝气升发的关系,临床上,虚脱患者,首先出现目视不明的症状。李东垣说:“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
目视的减退意味着肝气的亏虚和早衰的来临,如《灵枢·天年》说:“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眼的周围网缀着许多经筋,支配着眼睑的开合和眼珠的转动,肝主筋为罢极之本,因此眼睑的开合失司或眼珠的转动失灵,皆可反映肝的病变。又“肝受血而能视”故视力减弱是肝血虚的征兆。以上说明目是预报肝疾和早衰的重要器官。
三、目先兆对肾病的预报意义
目虽为肝窍,但木为水生,肝肾同源,肾主津液,上润目珠,故肾与目同样有着滋煦的关系。如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髓亏则目不明,故《内经》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目无所见。”(《灵枢·海论》)肾主水,瞳仁属肾,肾又通胆窍,肾胆同源,故肾胆正常瞳神始明。临床上,如肾亏胆汁不足则瞳仁失濡而每患视物昏渺之疾。目疾中,诸如视网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神经、色素膜、青光眼等都无不与肾、胆有关。如眼底色素病变同样是肾病变的反映,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瞳水属肾主阴,肾水不足易致瞳神不圆,胆火炽旺引起神水不清,瞳神散大提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皆与肾胆有关。因此,瞳神的异常可以反映肾的阴阳状况,是肾疾患的预报器。又目下暗斑是肾虚有瘀的标志,目下微肿又为肾虚水肿之征,尿毒症患者每有视力模糊等,皆说明目对肾的预报意义。
四、目对诸疾的预报意义
目对全身许多疾病都有先兆意义。如《素问·评热论》记载的:“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灵枢·癫狂》曰:“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素问·平人气象论》曰:“目黄者曰黄疸”皆可说明。《金匮要略》论目达40余篇,是继《内经》之后目诊的又一发展,张仲景通过目睛的形、色、神进行辨证,尤详于目的早期诊断意义,如:“目圆者,痉,不治”。
目对疾病的预报极广,如眼圈发暗常为失眠、失精家和有瘀的信号。此外,肝郁、脾功能不良(尤为小儿)亦常常出现眼圈明显发暗,而目下瘀斑则又为妇科疾病(包括子宫、附件、卵巢)之征兆。
眼几乎与全身疾病都有关。如眼结膜充血是麻疹、狂犬病早期的重要征兆,肝炎、肝癌、肝硬化的视力下降,动脉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硬化、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妊娠中毒症的眼底血管改变,脑卒中的瞳孔变化,白血病的视野改变,耳源性眩晕的眼球震颤,癌肿转移的视力改变等等都表明眼可以预报全身许多疾病。此外,眼睑反复炎症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眼球突出是甲状腺肿的征兆,眼与口、肛的慢性溃疡要警惕白塞氏病,眼皮下垂是重症肌无力的征兆等,都表明眼与全身性疾病的联系之广,影响之深,眼对全身性疾病确有着广泛的预报作用。
五、目的凶兆意义
《灵枢·四时气篇》曰:“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临床上,目内陷、目黑和目暴盲皆为三大凶兆。目内陷、甚而露精为脏精竭,《内经》早有记载:“目内陷者死”(《素问·三部九候论》)目黑为肾竭,目暴盲为气脱,故皆为预后不良。此外,目睛直视,如《伤寒论》大承气汤证,为阳明邪热灼伤津液,津不上承,目系失濡之凶兆,而瞳子高、双目上视又为风症、惊风、痉病的不良征兆。
此外,目尤能反映经气的竭绝,如戴眼为足太阳气绝的兆候。故《素问·三部九候论》说:“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此外,两目直视为少阳终之兆,如《素问·诊要经终》说:“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绝系,绝系一日半死”。
又“目为心之使”,故能外应心之危候,“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君主一动、百官皆摇。心主神,故目光最能反映心神的异常,因此视目光有神、无神常为心神存亡的标志。临床上瞳仁神光自散、目不识人常为神亡命欲竭之凶象,故《素问·玉机真藏论》曰:“目眶陷、真藏见、目不见人,立死”。
目在预报五脏绝证方面也很有意义,如前贤认为,中风、鼻鼾目瞑者,肺绝。直视摇头、汗出者,心绝。目合、厥不知人,爪甲青者,肝绝。狂言目反,直视、遗尿,肾绝。目陷睑收,或眼睑暴垂者,脾绝。若直视不转睛,则五脏俱绝矣。说明目在预报五脏凶证中确有突出价值。

- 目先兆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目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目先兆——目相学《中医疾病预测》
- 目下肿《中医词典》
- 目弦(眼弦,目纲)《中医名词词典》
- 目下有卧蚕《中医名词词典》
- 目斜视上《证治准绳·疡医》
- 目下网《中医词典》
- 目眩《中医词典》
- 目下纲《中医词典》
- 目眩《普济方·针灸》
- 目系《中医词典》
- 目眩《针灸资生经》
- 目系《中医名词词典》
- 目眩《伤寒指掌》
- 目息肉淫肤《中医词典》
- 目眩耳聋《医宗金鉴》
- 目为至宝论《审视瑶函》
- 目眩耳聋《医学摘粹》
- 目为物所伤《证治准绳·类方》
- 目眩耳聋《伤寒心法要诀》
- 目为物所伤《张氏医通》
- 目眩耳聋口苦咽干胸痛胁痞呕吐泄利《四圣悬枢》
- 目妄见《张氏医通》
- 目眩耳聋口苦咽干胸痛胁痞呕吐泄利《四圣悬枢》
- 目妄见《中医词典》
- 目眩候《诸病源候论》
- 目外眦《中医词典》
- 目眩口苦《医述》
- 目痛如裂《医法圆通》
- 目眩口苦《医学心悟》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