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唾涎涕泪信号的临床意义
一、唾、涎异常的信号意义
异常多涎、唾常是脾、肾虚,精失摄纳而外溢的征兆,尤以不自主流涎及卧时流涎更为肾脾虚的征兆。唾与涎在生理上同出一源,在病理上脾肾往往互病,故唾、涎的异常亦常同时出现。临床上唾液异常可预诊脏腑的虚实寒热,如唾多而稠、味苦常提示脾热,唾多味酸又为肝郁,唾浊味甘为脾瘅的先兆,唾腥则为肺热,涎多而咸又为肾虚的预报。反之,如唾涎过少,又示津液不足之讯。一般而言,涎唾非虚即热,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中热胃缓则为唾”《灵枢·口问》篇亦曰:“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这种唾涎称为热涎,所谓热涎即提示脾有积热。另外,涎唾多则提示脏虚,尤为脾肾虚津液不摄的信号。如《圣济总录》曰:“肾虚多唾”,唾为肾液,肾又为胃之关,如《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故唾涎虽出于脾胃,病根却在肾,肾寒多唾,冷唾责于肾,病源即因于肾虚阳衰,脾胃失于温煦、水液失于运化而上溢之故。临床上,小儿流涎多为中虚脾不摄纳之征兆,而久病多唾又为脾肾阳虚水液、津液上泛的现象,此种涎唾又称虚涎。
舌为心苗,舌藏于口,唾、涎出于舌下,因此,心神的疾患亦可反映于唾涎,如心脾两亏,神不归舍的疾患。常有涎多唾漏征兆。此外,肝藏魂,主疏泄,肝郁疏泄失职,唾涎会变少。而肝虚疏泄无制又致流涎。流涎还常是一些遗传性精神病的征兆,流涎而伴有弄舌者,常为大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的预兆。涎出还可预报虫症,又称虫涎,如《灵枢·厥病》曰:“腹热喜渴涎出者,是有蛟蛕也”。此外,早孕胞脉盛,血壅冲逆,津液随冲气上升,故呕恶频作、涎溢满口,尤其晨起多涎为早孕先兆。
其他,唾液包含血浆中的各种成分,能抗衰老,《黄庭经》曰:“玉泉清水灌灵根”。历代养生家皆以吞津咽唾作为防老祛病的妙用(即回津之术)。一方面也表明唾液与衰老及抗衰老皆有一定关系。
总之,唾液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通过唾液还可测血型,测避孕安全期及预测妊娠胎儿性别,尤其唾液还具有抗癌、消炎和治病作用,在医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涕泪异常的信号意义
首先,涕泪异常对脏虚有一定的预诊意义。涕、泪原出于肝肺,正常,肝肺充实则津液摄纳,涕泪适出。如肝肺虚,脏精不摄则涕泪纳摄无权而溢流,即所谓虚涕冷泪,因此常流清稀冷泪凉涕,往往提示肝肺气虚,脏精外溢。但由于涕泪又受心的综合支配,为心所引动,因而涕泪往往具出。
其次,涕泪又可作为衰老先兆。中老年阶段,涕泪具多是脏腑衰退的预兆,因肺主气,肺气虚无力摄纳,故肺津从鼻窍溢出,称为肺漏,乃肺衰老的预兆,而泪虽出于目却藏之于肝,肝衰疏泄失度则冷泪下流,故中老年人流冷泪往往亦为衰老的预兆之一。

- 唾涎涕泪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唾脓血《中医词典》
- 唾血《圣济总录》
- 唾《针灸资生经》
- 唾血《中医词典》
- 唾《普济方·针灸》
- 唾血《医学纲目》
- 唾《中医词典》
- 唾血《杂病广要》
- 拓洗《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 唾血《寿世保元》
- 拓汤《备急千金要方》
- 唾血《普济方·针灸》
- 妥协《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唾血《血证论》
- 妥拉唑啉《药理学》
- 唾血(呕血 吐血 余见唾)《针灸资生经》
- 妥卡尼《药理学》
- 唾血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鼍肉《饮食须知》
- 唾血候《诸病源候论》
- 鼍龙点眼方《医方考》
- 唾液《组织学与胚胎学》
- 鼍甲汤《备急千金要方》
-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生理学》
- 鼍甲《本经逢原》
- 唾液的作用《生理学》
- 鼍(鱼)《食疗本草》
- 唾液分泌《生理学》
- 驼脂《饮膳正要》
- 唾液分泌的调节《生理学》
《中医疾病预测》
- 杨力(着)
- 自序
- 篇一 总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章 中医疾病预测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中医先兆证特点
- 第四章 中医先兆证规律
- 第五章 中医先兆证表现形式
- 第六章 潜病与先兆
- 第七章 辨病与潜病
- 第八章 全息先兆
- 第九章 六淫先兆
- 第十章 体质先兆
- 第十一章 遗传与潜病
- 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 第十三章 病态平衡与潜病
- 第十四章 心理先兆
- 第十五章 气象先兆
- 篇二 人体相学
- 第十六章 颅面先兆——颅面相学
- 第十七章 目先兆——目相学
- 第十八章 人中先兆——人中相学
- 第十九章 耳先兆——耳相学
- 第二十章 皮纹先兆——手相学、足相学
- 第二十一章 络纹先兆——络纹相学
- 第二十二章 经络先兆——经络相学
- 第二十三章 皮肤先兆——皮肤相学
- 第二十四章 胸膺先兆——胸膺相学
- 第二十五章 虚里先兆——虚里相学
- 第二十六章 腰背先兆——腰背相学
- 第二十七章 魄门(肛)先兆——肛门相学
- 第二十八章 腹先兆——腹相学
- 第二十九章 脐先兆——脐相学
- 第三十章 脉先兆——脉相学
- 第三十一章 舌先兆——舌相学
- 篇三 分泌物信号学
- 篇四 先露症状预兆学
- 第四十章 味预兆
- 第四十一章 食欲预兆
- 第四十二章 性欲预兆
- 第四十三章 睡欲预兆
- 第四十四章 嗅预兆
- 第四十五章 音声预兆
- 第四十六章 疲乏预兆
- 第四十七章 消瘦预兆
- 第四十八章 肥胖预兆
- 第四十九章 头症预兆
- 第五十章 咽痛预兆
- 第五十一章 皮肤异常预兆(含斑疹预兆)
- 第五十二章 痒预兆
- 第五十三章 麻木预兆
- 第五十四章 喘息预兆
- 第五十五章 呕恶哕预兆
- 第五十六章 手足厥冷预兆
- 第五十七章 发热预兆
- 第五十八章 出血预兆
- 第五十九章 瘀预兆
- 篇五 内科疾病先兆学
- 第六十章 心系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真心痛(冠心病)先兆
- 第三节 怔忡(病毒性心肌炎)先兆
- 第四节 胎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兆
- 第五节 肝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节 惊悸(心脏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七节 脉律失常(心律失常)先兆
- 第八节 胸痹(肺源性心脏病)先兆
- 第九节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先兆
-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二章 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三章 肺系病先兆
- 第六十四章 肾系病先兆
- 第六十五章 精神病先兆
- 第一节 精神病先兆意义
- 第二节 精神病先兆潜证
-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先兆
- 第四节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先兆
- 第五节 神经官能症先兆
- 第六节 更年期精神病先兆
- 第七节 老年性精神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先兆
- 第八节 病态人格先兆
- 第九节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先兆
- 第十节 儿童精神病先兆
- 第六十六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命火衰微证)先兆
- 第三节 脑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阳虚衰证)先兆
- 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相火亢盛证)先兆
- 第六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兆
-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兆
- 第八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更年期综合征先兆
- 第六十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先兆
- 第六十八章 结缔组织性疾病先兆
- 第六十九章 造血系统疾病先兆
- 第七十章 爱滋病先兆
- 篇六 妇、儿科疾病先兆
- 篇七 急症先兆学(包括内科急症及急腹症先兆)
- 篇八 癌先兆学
- 第八十六章 概论
- 第八十七章 胃癌先兆
- 第八十八章 肺癌先兆
- 第八十九章 肝癌先兆
- 第九十章 乳腺癌先兆
- 第九十一章 食管癌先兆
- 第九十二章 血癌先兆
- 第九十三章 大肠癌先兆
- 第九十四章 宫颈癌先兆
- 第九十五章 皮肤癌先兆
- 第九十六章 膀胱癌先兆
- 第九十七章 鼻咽癌先兆
- 第九十八章 前列腺癌先兆
- 第九十九章 甲状腺癌先兆
- 第一○○章 胰腺癌先兆
- 第一○一章 恶性淋巴瘤先兆
- 第一○二章 阴茎癌先兆
- 第一○三章 卵巢癌先兆
- 第一○四章 子宫肌瘤先兆
- 第一○五章 儿童癌先兆
- 篇九 早衰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