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第二节 唾涎涕泪信号的临床意义

《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一、唾、涎异常的信号意义

异常多涎、唾常是脾、肾虚,精失摄纳而外溢的征兆,尤以不自主流涎及卧时流涎更为肾脾虚的征兆。唾与涎在生理上同出一源,在病理上脾肾往往互病,故唾、涎的异常亦常同时出现。临床上唾液异常可预诊脏腑的虚实寒热,如唾多而稠、味苦常提示脾热,唾多味酸又为肝郁,唾浊味甘为脾瘅的先兆,唾腥则为肺热,涎多而咸又为肾虚的预报。反之,如唾涎过少,又示津液不足之讯。一般而言,涎唾非虚即热,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中热胃缓则为唾”《灵枢·口问》篇亦曰:“胃中有热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这种唾涎称为热涎,所谓热涎即提示脾有积热。另外,涎唾多则提示脏虚,尤为脾肾虚津液不摄的信号。如《圣济总录》曰:“肾虚多唾”,唾为肾液,肾又为胃之关,如《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故唾涎虽出于脾胃,病根却在肾,肾寒多唾,冷唾责于肾,病源即因于肾虚阳衰,脾胃失于温煦、水液失于运化而上溢之故。临床上,小儿流涎多为中虚脾不摄纳之征兆,而久病多唾又为脾肾阳虚水液、津液上泛的现象,此种涎唾又称虚涎。

舌为心苗,舌藏于口,唾、涎出于舌下,因此,心神的疾患亦可反映于唾涎,如心脾两亏,神不归舍的疾患。常有涎多唾漏征兆。此外,肝藏魂,主疏泄,肝郁疏泄失职,唾涎会变少。而肝虚疏泄无制又致流涎。流涎还常是一些遗传性精神病的征兆,流涎而伴有弄舌者,常为大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的预兆。涎出还可预报虫症,又称虫涎,如《灵枢·厥病》曰:“腹热喜渴涎出者,是有蛟蛕也”。此外,早孕胞脉盛,血壅冲逆,津液随冲气上升,故呕恶频作、涎溢满口,尤其晨起多涎为早孕先兆。

其他,唾液包含血浆中的各种成分,能抗衰老,《黄庭经》曰:“玉泉清水灌灵根”。历代养生家皆以吞津咽唾作为防老祛病的妙用(即回津之术)。一方面也表明唾液与衰老及抗衰老皆有一定关系。

总之,唾液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通过唾液还可测血型,测避孕安全期及预测妊娠胎儿性别,尤其唾液还具有抗癌、消炎和治病作用,在医学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涕泪异常的信号意义

首先,涕泪异常对脏虚有一定的预诊意义。涕、泪原出于肝肺,正常,肝肺充实则津液摄纳,涕泪适出。如肝肺虚,脏精不摄则涕泪纳摄无权而溢流,即所谓虚涕冷泪,因此常流清稀冷泪凉涕,往往提示肝肺气虚,脏精外溢。但由于涕泪又受心的综合支配,为心所引动,因而涕泪往往具出。

其次,涕泪又可作为衰老先兆。中老年阶段,涕泪具多是脏腑衰退的预兆,因肺主气,肺气虚无力摄纳,故肺津从鼻窍溢出,称为肺漏,乃肺衰老的预兆,而泪虽出于目却藏之于肝,肝衰疏泄失度则冷泪下流,故中老年人流冷泪往往亦为衰老的预兆之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疾病预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疾病预测》书籍目录
  1. 唾涎涕泪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2. 唾脓血《中医词典》
  3. 唾血《圣济总录》
  4. 《针灸资生经》
  5. 唾血《中医词典》
  6. 《普济方·针灸》
  7. 唾血《医学纲目》
  8. 《中医词典》
  9. 唾血《杂病广要》
  10. 拓洗《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11. 唾血《寿世保元》
  12. 拓汤《备急千金要方》
  13. 唾血《普济方·针灸》
  14. 妥协《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5. 唾血《血证论》
  16. 妥拉唑啉《药理学》
  17. 唾血(呕血 吐血 余见唾)《针灸资生经》
  18. 妥卡尼《药理学》
  19. 唾血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20. 鼍肉《饮食须知》
  21. 唾血候《诸病源候论》
  22. 鼍龙点眼方《医方考》
  23. 唾液《组织学与胚胎学》
  24. 鼍甲汤《备急千金要方》
  25. 唾液的性质和成分《生理学》
  26. 鼍甲《本经逢原》
  27. 唾液的作用《生理学》
  28. 鼍(鱼)《食疗本草》
  29. 唾液分泌《生理学》
  30. 驼脂《饮膳正要》
  31. 唾液分泌的调节《生理学》

《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