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癌症

《中医内科学》书籍目录

【主要证候及特征】

癌症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肿块为其基本特征(白血病为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白细胞系列的数目与质量的异常增生)。肿块的发生多责之于气滞、痰凝、湿滞、瘀血、毒聚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为有形之肿块。癌症患者素体多虚,加之癌症病变耗伤人体之气血津液,故中晚期患者多出现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主要的证候有如下几种:

气滞

1.主要脉症病变脏腑或相应部位出现胀满、疼痛,苔薄腻,脉弦。

2.证候特征气滞以胀满、疼痛多为主要症状,其疼痛为胀痛而非刺痛,部位可以游走不定,时作时止。

痰凝

1.主要脉症咳嗽咯痰,神昏,痰核,肢体关节疼痛,病变脏腑出现痞块,苔白,脉滑。

2.证候特征痰浊蕴肺表现为咳嗽咯痰,痰蒙神窍则见神昏谵语,痰滞肌肉筋骨而为痰核,痰阻经络则见肢体关节疼痛,痰凝于脏腑或与湿聚、血瘀等相互纠结而成痞块,肿块质地不硬,可伴有疼痛。

湿滞

1.主要脉症咳嗽咯痰,食欲不振,纳呆,腹胀,泄泻,小便不利,苔白腻或白滑,脉濡。

2.证候特征水湿滞于上焦则咳嗽咯痰,滞于中焦则食欲不振,纳呆,腹胀,泄泻,滞于下焦则小便不利。

瘀血

1.主要脉症病变部位疼痛,痛有定处,或有瘀点肿块,或致发热,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弦。

2。证候特征血瘀以疼痛为最常见的症状,其痛以痛有定处,多为刺痛,久痛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

毒聚

1.主要脉症发热,出血,病变部位红、肿、热、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2.证候特征毒为火之极,故以火热之征突出为特点。

气虚

1.主要脉症精神萎顿,倦怠乏力气短眩晕,自汗,易于感冒,面白,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2.证候特征以一系列元气耗损、脏腑机能减退为主证。随发病脏腑的不同,症状侧重点有所差异。

血虚

1.主要脉症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不荣,舌质淡,苔白,脉弱。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为一系列血虚失养、脏腑机能减退的症状。其与气虚的主要区别在于,本证面色不华、唇甲不荣等营血亏虚的表现突出,且常有失血过多的原因存在。

阴虚

1.主要脉症口干唇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皮肤干燥,大便燥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为一系列阴液亏少、失于濡润的症状。阴虚往往生内热,而多伴见虚热之象。

阳虚

1.主要脉症神倦嗜卧,少气懒言,形寒肢冷,心悸自汗,纳差,四肢水肿,面色苍白或萎黄,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2.证候特征本证表现为一系列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的症状。阳虚则生内寒,而常见虚寒之征。

【病机述要】

1.气滞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以及痰浊、瘀血阻滞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气滞。由于气机阻滞,气血运行障碍,以致病变脏腑或部位出现胀满、疼痛。

2.痰凝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肺失于布散津液,脾失于运化转输津液,肾失于温煦蒸化水液,均可导致痰浊内生。随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多种临床表现,在本章中以咳嗽咯痰、痰核及痞块为其特点。

3.湿滞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多种原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津液停聚而为水湿之患。随病变部位而有多种临床表现,在本章中以水湿困于中焦脾胃方面的改变,如食欲不振,纳呆,腹胀,泄泻为其特点。

4.瘀血情志不舒,饮食失调,感受外邪,跌仆损伤,以及久病正虚等多种原因均会导致血瘀。由于血行滞涩,甚至脉络瘀阻,不通则痛,而引起疼痛,或壅遏发热,久则积块。在本章中以积块为其突出的特点。

5.毒聚由于外感热邪,或内生之痰凝、湿滞、瘀血等病理产物壅遏气机,郁久化热,或内外合邪,使热邪亢盛而为毒。热邪亢盛,故发热,迫血妄行而出血,痰凝、湿滞、瘀血壅遏,故可形成肿块。

6.气虚主要由于饮食失调,水谷精微不充,气之来源不足;或因大病久病,老年体弱及疲劳过度等,以致脏腑机能减弱,气的化生不足。由于正气不足,不能正常发挥气推动、固摄、温煦、卫外等作用,而表现倦怠乏力,精神萎顿,自汗,易于感冒等症。

7.血虚常由失血过多,脾胃虚弱,营养下良,久病不愈,以及血液化生障碍等原因所致。由于营血亏虚,脏腑经络失于濡养,而表现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唇甲不荣等症。

8.阴虚由于燥热伤阴,或久病伤及肾之元阴所致。由于阴精匮乏,失于濡养脏腑经络百骸的功能,故出现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等症,阴虚则阳亢,故出现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虚热症状。

9.阳虚多由气虚进一步发展,气损及阳而致。由于阳气虚衰,失于温煦,而表现神倦嗜卧,少气懒言,形寒肢冷等虚寒症状。

【治疗要点】

癌症属于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一类疾病,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要结合病史、病程、四诊合参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并结合主要病变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行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做好预防对减少发病有重要意义,既病之后加强饮食调养,调畅情志,注意休息,有利于癌症的康复。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内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内科学》书籍目录
  1. 癌症《中医内科学》
  2. 癌性神经肌病《神经病学》
  3. 癌症并发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4. 癌痛的镇痛治疗《药理学》
  5. 癌症的病因和危险因素《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癌是如何发生的呢?《中医之钥》
  7. 癌症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8. 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病理学》
  9. 癌症的诊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癌胚抗原的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1. 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医学心理学》
  12. 癌胚抗原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3. 癌症分期《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4. 癌胚抗原《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15. 癌症急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癌瘤病人的营养代谢改变《临床营养学》
  17. 癌症流行病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8.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9. 癌症筛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0. 癌基因的发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1. 癌症是怎样发生的《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癌基因《医学遗传学基础》
  23. 癌症与免疫系统《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4. 癌基因《临床生物化学》
  25. 癌症诊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6. 癌发《外科启玄》
  27. 癌症治疗《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8. 癌发《中医词典》
  29. 癌字的真正定义《中医之钥》
  30. 癌的早期先兆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31.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