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在双相培养基中生长的特性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发现被认为在人类胃炎病原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此菌1982年首次发现,由Marshall等所描述并命名为Campylobacter Pyloridis,后来根据国际细菌命名规则(ICNB)改正为C.Pylori。1989年Goodwin等建议把Hp从弯曲菌属划出来,而成立一个新的属,称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 Hp),目前已在国际性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应用此名称。幽门螺杆菌为微需氧菌,地氧较敏感,此菌营养要求高,在普遍蛋白胨水或肉汤中不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Goodwin(1985)推荐以脑一心浸液琼脂为基础,加入7%马血清,1%Isovitalix(BBL),万古霉素2mg/L,萘啶酮酸20mg/L,两性霉素2mg/L。该菌最适宜生长温度37°C,42°C条件下则不能生长,37°C下培养,细菌生长缓慢,培养3d~4d后在微氧条件下,固体培养基上可0.5mm~1mm直径灰白色透明的菌落,在血平皿上有时可见菌落周围有轻度溶血,该菌培养时要求温度高,尤其初代分离时,相对湿度至少要在98%以上,为此我们用布氏琼脂液体一固体双相培养基,对幽门螺杆菌的生长曲线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 幽门螺杆菌89404株自北京市积水潭医院球溃疡病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菌株鉴定结果:氧化酶试验阳性,过氧化氢酶试验阳性。1%甘氨酸生长,马尿酸水解为阴性,37°C生长(+),25°C生长为(-)。在3.5%NaCl中不生长,对庆大霉素、四环素、痢特灵等敏感,对万古霉素抗药,在布氏血琼脂上生长良好,有轻微溶血。
1.2 液体—固体双相培养基的制备取25cm3组织培养瓶,高压来菌后加入6%脱纤维羊血布氏琼脂20ml,平放,待凝固后,将瓶子垂直,再加入新鲜配制的布氏肉汤9ml,置4°C冰箱内保存备用。
1.3 生长曲线的测定 将全羊备注中加89404的菌株自-70°C冷冻保存的幽门螺杆菌融化,取0.2ml菌液接种在6%布氏血琼脂平思虑中,于5%O2,10%CO2,85%N2的混合气体条件下于37°C培养3d后观察,选取新培养的Hp89404用10%小牛血清布氏肉汤(pH7.2)洗下,作1:10稀释,每个尝试各换1支吸管,再经充分混匀后,取10-4及10-5两管进行活菌计数,然后取10-4 菌液1ml(10.15×102cfu/ml),直接接种在液体—固体双相培养基中,此时按0h培养的菌数计算,即在双相布氏血琼脂培养中,每毫升含菌液浓度为1.02×102/cfu/ml,然后将双相培养物置混合气体培养箱中,经不同时间(24h~144h)在布氏血琼脂平皿上进行活菌数测定。
1.4 pH值测定 将不同时间的菌株液取出,用精密pH试纸测定培养液的pH值,在测定前预备试验用数字式电pH样校正。
2 结果
2.1 幽门螺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点
在固体布氏血琼脂平皿上,经37°C48h混合气体培养后,用10%小牛血清布氏汤洗下,菌液浓度掃标准比浊管18亿/ml菌配制,按10倍稀释法,取10-4管接种子固体布氏血琼脂上,经37°C72h培养后,菌落计数为1.02×102cfu/ml,同样以10-4接种在双上培养基则为1.14×104cfu/ml,而且在双相培养基上菌形弯曲较固体培养基上典型,球状菌体数量也较少。
2.2 Hp89404在双相培养基上的生长特点
为了解幽门螺杆菌生长特点,选择自胃病患者胃粘膜标本中分离的菌株(Hp89404),采用布氏琼脂双相培养基进行培养,于不同时间各取培养物进行活菌计数,同时还进行pH值测定,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幽门螺杆菌(89404)在布氏血双相培养基上生长
生长时间 | 菌落计数(cfu/ml) | PH值 |
0 | 1.02×102 | 7.2 |
24 | 2.50×102 | 6.9 |
48 | 4.97×102 | 6.9 |
72 | 1.14×104 | 6.8 |
96 | 1.24×105 | 6.6 |
120 | 2.87×105 | 6.6 |
144 | 9.75×104 | 6.4 |
从附表可见,幽门螺杆菌经培养0~24h,上潜伏期到缓慢生长期,在血双相培养基中,于37°C培养12h~20h开始出现浑浊,24h~48h以后,即可出现迅速对数生长期,并持续到120h,达到生长高峰,此时菌落数最高达2.87×105cfu/ml,以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菌落单位形成数则渐次下降,在144h时菌数为9.75104cfu/ml。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培养24h~48h,见菌形呈较为典型的弯曲形、螺杆状或海鸥展翅样,到72h~96h为多形态性,有球状菌形出现。从液相培养液pH测定中24h~144h表明pH上原来7.2下降到6.4~6.9。
3 讨论
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营养条件要求较高,胃粘膜培养物在固体培养基布氏血琼脂条件下,经37°C24h~48h微氧培养,细菌生长缓慢,在固体培养基上可见成睛集落细小 的灰白色透明的菌苔,初代培养经镜检形态为典型海鸥展翅样或S形弯曲菌,但经继代培养,特别是72h以后的培养物菌体常可变成多形态性,微球形则尤为多见,用双相培养物菌液均匀混浊,菌生长较快,保存时间相对也较长,这是否由于液体—固体双相培养基,其营养及温度均有利幽门螺杆菌的存活,有待进一步研究。

- 幽门螺杆菌在双相培养基中生长的特性《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在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在人体内存在的特点《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在诊治胃部疾病中的意义《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长期保存后染色体DNA酶切图谱的分析《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幽门前区糜烂性病变《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的应用《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幽门前区糜烂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明《中医词典》
-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痈《中医词典》
-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痈《医宗金鉴》
-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上皮超威结构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痈《外科心法要诀》
- 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幽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病变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尤乘《中医词典》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患研究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尤氏喉症秘方《尤氏喉症指南》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尤氏治小便不利《医学实在易》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尤序《金匮翼》
- 幽门螺杆菌与胃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尤序《医暇卮言》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尤怡(?-1749年)《中医词典》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总论篇
- 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 2.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
-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机理及治疗学进展
- 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作用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新的胃病致病因子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研究进展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
- 3.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癌的关系研究
- 胃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分析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流行病学关系及致癌机制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
- 4.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 5.幽门螺杆菌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 基础篇
- 1.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幽门螺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 幽门螺杆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胃粘膜上皮超威结构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长期保存后染色体DNA酶切图谱的分析
- 胃上皮化生和幽门螺杆菌超威结构的观察
- 用PCR-SSCP 区分不同来源的幽门螺杆菌
- 2.幽门螺杆菌的基础实验研究
- 3.幽门螺杆菌的免疫学研究
- 4.幽门螺杆菌的流行病学研究
- 4.1 概论
- 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家庭聚集现象有研究
- 4.3不同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4.4国内各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 彝汉族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 南京消化科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河北省井陉县山区居民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 内蒙古哲盟地区幽门螺杆菌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临夏回汉儿童胃炎及癌前病变10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调查
- 武汉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 新疆幽门螺杆菌感染特点
- 新疆喀什地区上消化道疾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 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黑龙江垦区1776例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调查
- 西藏高原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中的分布
- 黑龙江消化科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 医院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播
- 宁夏吴忠地区423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 银川地区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致病机理研究
- 4.5 其它
-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理生理学研究
- 5.1总论及基础研究
- 5.2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研究
- 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病理特征
- 胃酸和幽门螺杆菌在十二指肠溃疡形成中重要性
- 幽门螺杆菌与十二指肠溃疡关系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胃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幽门螺杆菌与老年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及血清胃泌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 十二指肠溃疡血浆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 消化性溃疡胃液sIgA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的关系
-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空腹胃液pH值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探讨
- 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病理
- 幽门螺杆菌与老年慢性胃病的相关性
- 儿童反复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 816例小儿胃炎临床分析
- 十二指肠溃疡胃泌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734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胃镜下表现的关系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5.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的研究
- 5.4 幽门螺杆菌与残胃炎关系的研究
- 5.5幽门螺杆菌与幽门部病变关系的研究
- 5.6幽门螺杆菌与其它疾病间的关系研究
- 5.7 中医胃病辨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研究
- 5.8 其它
- 临床篇
- 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
- 1.1概论
- 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进展
-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进展
- 幽门螺杆菌实验室诊断进展
-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进展
-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与致病性
-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现状
- 聚合酶链反应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新进展
- 1.2基础实验研究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原的分离纯化及应用
- 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 双特异抗体酶免疫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
- 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标准系统的应用
- 抗幽门螺杆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临床应用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粘膜中的幽门螺杆菌
- 胃液尿素氮测定诊断幽门杆菌感染
- 经口感染幽门螺杆菌制备大鼠胃炎模型的研究
- 幽门螺杆菌全菌抗原与尿素酶抗原ELISA血清学检测的应用
- 1.3临床实验研究
- 胃粘膜检标本中弯曲菌样细菌的检出
- 尿[SB]15[/SB]N排出试验监测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 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 胃十二指肠疾患者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检测的临床应用
- 胃切除标本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样细菌观察
- 检测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
-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种方法的比较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三种检验方法的比较
- 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500例
-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301例的治疗
- 活检组织印片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 美蓝染色检查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应用
- 美蓝染色检查胃粘膜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诊断试纸的应用
- 幽门螺杆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幽门螺杆菌与病理检查120例分析
- 内镜活检快速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 1min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
- 幽门螺杆菌抗菌治疗后由杆状变为球形2例
- 检测幽门杆菌感染方法的临床应用
- 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对比研究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70例
- 幽门螺杆菌1min尿素酶试验与细菌染色检查对比
- 抗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诊断试剂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 1.4临床分析与研究
- 儿童幽门螺杆菌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分析
-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检测460例分析
- 经内镜直接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胃粘膜幽门螺杆菌及胃液尿素氮测定68例分析
- 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619例分析
- ELISA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的临床意义
- 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3000例分析
- 幽门螺杆菌感染947例临床分析
- 胃镜受检者885例幽门螺杆菌检出报告
- 幽门螺杆菌感染845例检测结果分析
-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2.1概论
-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存在的问题
-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进展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研究进展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短程治疗
- 胶态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 抑酸和抗菌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
- 幽门螺杆菌在诊治胃部疾病中的意义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胃氨的变化
-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远期疗效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十二肠溃疡的治疗
- 消化性溃疡近代治疗的进展
-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新进展
- 中草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
- 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关系
-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 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疗
- 2.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医药疗法
- 中医药诊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近况
-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 复方中药制剂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 扶正祛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
- 溃疡清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
- 胃安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清菌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167例
- 理气健中丸治疗胃炎及胃溃疡364例
-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胃腹疾病简介
- 灭幽灵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0例
- 槟榔四消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疾患57例
- 三黄片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28例
- 扶正祛邪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 抗幽合剂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00例
- 槟榔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 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阳性溃疡分析
- 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筛选
- 益气活血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
- 锡类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 消化性溃疡辨证论治108例
- 抗炎愈消散治疗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186例
- 浅谈慢性胃炎的辨证施护
-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1240例护理
- 2.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西医药疗法
- 用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难治性十二指肠溃疡
-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 铋和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比较
- 雷尼替丁加头孢氨苄联合应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 得乐冲剂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32例
- 得乐冲剂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50例
- 庆大霉素加雷尼替丁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丽珠得乐治疗顽固性消化性溃疡2例
- 得乐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体会
- 十二指肠溃疡伴慢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
- 得乐治疗慢性胃炎浅谈
- 丽珠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 得乐冲剂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
- 得乐服药次数与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思密达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68例
- 得乐冲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的体会
- 得乐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238例
- 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50例
- 得乐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及胃炎55例
- 得乐治疗慢性胃炎62例
- 丽珠得乐治疗胃溃疡50例
- 奥美拉唑加痢特灵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22例
- 得乐冲剂治疗慢性胃炎8例
- 得乐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及对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 雷尼替丁加庆大霉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108例
- 得乐生物药剂学研究概述
- 诺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42例抗体滴度观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十二指肠溃疡再出血的影响
- 加味三联疗法治疗活动性胃炎24例
- 铋剂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
- 三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 麦滋林-S治疗慢性胃炎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观察
- 新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67例
- 胶态铋加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 雷尼替丁加硫糖铝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对幽门螺杆菌的影响
- 加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70例
- 得乐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随访疗效
- 得乐治疗慢性胃炎193例
- 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阳性者36例
- 甲硝唑治疗慢性胃炎30例
-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43例
- 得乐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52例
- 新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5例
- 庆大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39例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40例的治疗与随访
-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
- 得乐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
- 三联药物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 德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门脉高压性胃病14例
- 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35例
- 得乐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36例
- 胃镜下局部清创冲洗并药物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201例
- 小剂量甲硝唑混悬液治疗消化性溃疡42例
- 新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24例
- 胶态铋治疗难愈性十二指肠溃疡23例
- 单用庆大霉素口服治疗胃溃疡12例
- 短疗程二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36例
- 二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对胃液EGF的影响
- 得乐治疗上腹痛300例疗效分析
-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
- 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溃疡96例
- 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预防十二指肠溃疡复发58例
- 三联疗法2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38例
- 得乐和甲硝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66例
- 奥美拉唑加呋喃唑酮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 得乐加黄连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624例
- 丁胺卡那霉素治疗胃十二指肠疾病15例
- 胶态铋加维生素E治疗消化性溃疡118例
- 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68例
- 2.4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