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结
结胸与脏结不同,结胸者,阳明之病,其证不按亦痛,按则痛剧难忍,寸脉浮,关脉沉,是上热而下寒也,脏结者,太阴之病,状如结胸,其实乃太阴胸下结硬之痞证而无上热者也,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其脉寸浮关沉,亦如结胸,但关则小细沉紧。腑阳颓败,脏阴牢结,究与结胸脉殊。若舌上白胎滑者,其病难治,盖舌为心窍,白为肺色,心火既衰,肺津瘀浊,胶塞心宫,故舌起白胎。胃土燥热,则胎黄涩,肺金湿寒,则胎白滑也。
若胁下素有痞块,连在脐旁,痛引少腹,而入阴筋,缘土湿木郁,筋脉短急,故牵引作痛。肝主筋,脉自少腹而络阴器,其经络如此也。此其土败木贼,中气磐郁,四维不转,是名脏结。结而不解,必死无疑也。脏结之证,阴胜则寒,阳复则热,寒为死机,热为生兆。阴阳相抟,多见烦躁。复之过者,邪热内燔,亦有下证。若绝无阳证,不往来寒热,人反静而不躁,舌上胎滑者,是为纯阴,不可攻也。

- 脏结《伤寒说意》
- 脏结《中医名词词典》
- 脏结《中医词典》
- 脏会《中医词典》
- 脏结《伤寒捷诀》
- 脏候解《素灵微蕴》
- 脏结《医述》
- 脏行气于腑《中医词典》
- 脏结《医学心悟》
- 脏行气于腑《中医名词词典》
- 脏结《伤寒六书》
- 脏寒泻《中医词典》
- 脏结《伤寒括要》
- 脏寒腹胀《症因脉治》
- 脏结(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 脏寒腹胀《中医词典》
- 脏结与结胸痞气大同小异《医学纲目》
- 脏寒《中医名词词典》
- 脏结证《伤寒九十论》
- 脏腑总证《杂病广要》
- 脏结证八 太阳百十八《伤寒悬解》
- 脏腑总论《医学入门》
- 脏结证九 太阳百十九《伤寒悬解》
- 脏腑诸胀《类经》
- 脏结证十 太阳百二十《伤寒悬解》
- 脏腑治法《四圣悬枢》
- 脏厥《中医词典》
- 脏腑之一《黄帝内经太素》
- 脏厥蛔厥《医述》
- 脏腑之图《针灸大成》
- 脏连丸《奇方类编》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