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硬化
孙某某,女,60岁
【初诊】
患者慢性肝炎10余年。近日经某医院检查血浆蛋白下降,白球比值倒置,认为已发展到早期肝硬化。建议中医治疗。
现证脘腹及两胁胀满不舒,食后为甚,右胁隐痛,按之痛加,食欲不振,一身疲乏,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两脉弦滑且数,舌红苔薄黄。肝胆郁热入于血分,先用清化方法。
柴胡6克,黄芩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郁金10克,七付
【二诊】
药后腹胀渐轻,夜寐较安,恶梦渐减。脉仍弦滑,按之濡软,舌红苔白。仍用调和肝胃方法。
荆芥6克,防风6克,川楝于6克,元胡6克,香附10克,木香6克,焦三仙各10克,柴胡6克,郁金10克,七付
【三诊】
药后诸证平稳。患者自行停药两周。近日腹胀又作,夜寐梦多。脉象濡滑且数,舌红苔黄且腻,湿热蕴郁不化,三焦不畅,仍用清化湿热方法,疏利三焦,以退其胀。
苏叶梗各10克,川楝子6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佩兰10克(后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焦三仙各10克,炒枳壳6克,七付
【四诊】
药后大便畅行,腹胀减轻,纳食有增。脉仍濡滑,舌红苔腻,仍用前法加减。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苏叶梗各10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茜草10克,大腹皮10克,术香10克,郁盒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七剂
【五诊】
湿热蕴郁三焦,肝胆郁热未清,夜寐梦多,心烦急躁,脉象濡滑且数,舌红苔黄而腻,仍用清化方法。
川楝子6克,元胡6克,夏枯草10克,龙胆草2克,丹参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青陈皮各10克,郁金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七付
【六诊】
下肢沉重,无力以动,腰背作痛,脉象濡滑,按之有力而数,舌红苔黄腻。湿痰蕴热互阻,疏调气机,涤痰通络,以缓其痛。
苏叶梗各10克,半夏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片姜黄6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大腹皮10克,钩藤10克(后下),七付
【七诊】
药后下肢甚感轻快,腰背疼痛皆止。胸胁痞闷不舒,脘部尚有压痛。脉象濡滑且数,仍用舒调气机方法。
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半夏10克,黄连2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丝瓜络10克,桑枝10克,焦三仙各10克,七付
【八诊】
舌黄根厚,脉象濡滑,湿热蕴郁,头目不清,脘腹胀满不舒。仍用清化湿浊方法。
苏叶梗各6克,青陈皮各10克,半夏10克,炒枳壳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大腹皮10克,槟榔10克,晚蚕沙10克,蔓剂子10克,七付
【按】:本案患者早期肝硬化,以脘腹胀满为主要表现,并有皖胁腰背诸痛。据脉舌色证分析,其为湿热蕴郁不化,肝胆郁热探入血分。故其治疗从请泄肝胆郁热,清化睥胃湿热,瘟血化瘀,疏利三焦几方面调理浦泄肝胆郁热用柴胡、黄芩、川檩子、龙胆草、夏枯草等;清化湿热用佩兰、藿香、茵陈、苏叶梗等;凉血化瘀用丹参、茜草、赤芍、郁金、元胡等;疏利三焦用焦三仙、水红花子、大腹皮、槟榔等;疏理气机用青陈皮、香附、木香、枳壳等;通络止痛用丝瓜络、桑枝、白芥子。治疗中不用扶正,不用守中,不用滋腻。依上法随证治之,并配以饮食调养、运动锻炼等方法,经过近一年的治疗,该患者各种症状消失,体力增强,肝功化验正常,白球比例正常,并恢复了正常工作。

- 早期肝硬化《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早期分类《核、化学武器损伤》
- 早期合并症《骨科学》
- 早期分类《核、化学武器损伤》
- 早期及晚期妊娠诊断《妇产科学》
- 早期发现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检《预防医学》
- 早期教育《中医儿科学》
- 早服二妙地黄汤方《冯氏锦囊秘录》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点——茯苓糕(饼)《趣味中医》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醒来赖会儿床《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疼痛《银海精微》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嗽《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发搐《小儿药证直诀》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晨发搐《中医词典》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产儿视网膜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产儿呼吸暂停《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产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产《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 早产《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早期警号及早期诊断《中医疾病预测》
《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彭建中 扬连柱 编著 赵绍琴 审阅
- 序
- 赵绍琴学术经验简介——代前言
- 风温
- 春温
- 暑温
- 湿阻
- 凉遏
- 寒凝
- 冰伏
- 附:赵绍琴辨治湿热证十法
- 湿温
- 伏暑
- 秋燥
- 冬温
- 春温
- 痄腮
- 大头瘟
- 烂喉(疒丹)痧
- 温毒
- 高热昏迷
- 昏迷
- 麻疹
- 肺痈
- 咳嗽
- 咳喘
- 咳血
- 失音
- 鼻鼽
- 鼻痔
- 胃脘痛
- 胁痛
- 腹痛
- 呕吐
- 痢疾
- 泄泻
- 便秘
- 眩晕
- 头痛
- 心悸
- 胸痛
- 嗜睡
- 失眠
- 耳聋
- 癫痫
- 振颤
- 发斑
- 齿衄
- 鼻衄
- 臌胀
- 癌
- 瘿
- 消渴
- 黑疸
- 肥胖
- 阳痿
- 阳强
- 痹证
- 淋证
- 遗尿
- 尿血
- 水肿
- 关格
- 腰痛
- 皮肤搔痒
- 喘逆
- 经期发热
- 崩漏
- 闭经
- 头汗
- 少年白发
- 脱发
- 牙疳
- 白疙
- 头疮
- 赘疣
- 腹部漏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