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溴化物中毒

《医院药学》书籍目录

溴化物是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剂之一,其中常用的溴化钾、溴化钠、溴化钙、溴化铵及由溴化钾、溴化钠和溴化铵合用制成的三溴片等,溴化物的主要作用是溴离子于大脑皮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加强抑制过程,集中抑制过程以及恢复兴奋及抑制过程的平衡。此外,溴化物尚能减少和控制癫痫大发作。溴盐的常用量为0.-1.0g/次;1.3-3.0g/d,极量为2.0.g/次6g/d。

1.毒理口服溴化物容易吸收。溴离子在体内分布主要与氯离子相同,分布于全部细胞外液,分泌物渗出物中。主要由肾脏排泄。溴化物的排出率,最初较快,以后较慢,如一服用2.0g溴化物,虽在24小时内能排出10%,但于两个月后,尿中仍含溴。故溴化物为蓄积性的毒物,溴化物的毒理作用主要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其中毒发病机理溴在体内代谢特点有直接关系。因溴与氯代谢很相似,溴能代替组织内(包括体液)氯离子,从而引起中毒。溴离子在细胞外液中以1:1代替了氯离子浓度保持相当恒定(355mg%),当体液中溴离代谢氯离子40%(即氯离子从3550mg%降至213mg%)时,可发生严重的溴中毒,甚至可致。一般血清溴含量超过100-150mg%时,即可发生中毒辣,但有很大的人体差异。曾有血清溴含量75-125mg%而中毒致死的。另有报导虽血清含量超过350mg%时也无中毒表现。成人口服30g溴化钠可引起中毒。

2.临床表现

(1)中毒时表现头痛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恶心呕吐、烦躁、易激动、说话不流畅,步态不稳震颤(手指明显)、腱反射亢进等。此外,眼、鼻、喉及呼吸道的腺体易受影响引起。轻度结膜炎、鼻炎等症状。这是因为这些腺体的分泌物中含溴缘故。

(2)有的溴中毒可发生精神症状,表现为:

谵妄型:定向力丧失,有抽思维障碍,幻觉、妄想等。此型多见。

②纪觉型:有各种丰富的幻觉,妄想,但其定向力正常,这一点有别于谵妄型。此型较少见。

③暂性精神分症俣并类妄想症状型:与精神分裂相似,人格的改变、妄想、幻觉,自知力丧失,但定向力正常。

(3)诊断

(1)误服用大量溴剂的历史,结合临床症状,一般诊断不难。

(2)溴的测定:

①血清溴的测定:其方法系除去蛋白的血清滤过液中加入氯化金度液后呈现棕红色,这即是溴化物的标志,用比色可测定血清溴化物的含量。

②尿溴阳性。

脑脊液含量在75-250mg%以上。

溴化物中毒主要表现在精神障碍,约有2/3的病例呈谵妄状态,因此,要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谵妄状态相鉴别,根据病人有无服用较大剂量溴化物的历史,以及起病急,血清溴含量一般在150mg%以上,脑脊液含量在75-250mg%以上,尿溴试验阳性等可资鉴别。

严重溴化物中毒所致昏迷,也可根据病史、血清溴及脑脊液含量、尿阳性待,与其他原因所致的昏迷盯鉴别。

4.治疗

(1)误服大剂量溴化物时,应立即催吐、洗胃,并可导泻。

(2)给以氯化钠治疗,这是主要治疗药物。因为溴从肾脏排泄的速度依靠溴氯在体内的平衡关系,另外也取决于氯排泄的总量。当溴中毒时,溴离子代替氯根,使氯根量减少,反之若增加氯根,遇促进溴化物随同氯根从体内一同排出。一般用量为6-8g/日,个别病人可用至30g/日。由于给过多的氯化钠,可使组织内游离出溴离子,致使血清中溴的浓度暂增高,症状可加重,此时给予利尿剂,增加肾脏的排溴能力,可以避免上述现象。

对心肘病或动脉硬化患者,忌用钠盐,可用氯化铵。有报道氯化钠与醋酸去氧皮质酮合用时效果良好。

有人认为溴毒时,对畏酶Ⅰ及Ⅱ有抑中破坏作用,而烟酸是辅酶Ⅰ及Ⅱ形成所必需的,因此主张氯化钠与烟酸合并应用。

(3)静脉补液。对休克呼吸抑制时应给予对症治疗。

(4)危重患者可进行透析疗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院药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院药学》书籍目录
  1. 溴化物中毒《医院药学》
  2. 嗅预兆的临床预报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3. 溴已新《药理学》
  4. 嗅预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5. 溴隐亭《药理学》
  6. 嗅预兆《中医疾病预测》
  7. 《中医词典》
  8. 嗅神经损害《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9. 戌、手厥阴心包络经《针灸大成》
  10. 嗅神经《人体解剖学》
  11. 戌骨丹《重楼玉钥》
  12. 嗅气味《中医诊断学》
  13. 戌手厥阴心包经《神应经》
  14. 嗅气味《中医词典》
  15. 《中医词典》
  16. 嗅气味《中医名词词典》
  17. 须毒《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18. 嗅觉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19. 须发《四圣心源》
  20. 嗅觉锐敏失常《百病自测》
  21. 须发《寿世保元》
  22. 嗅觉减低或消失《百病自测》
  23. 须发《古今医鉴》
  24. 嗅觉和味觉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5. 须发《万病回春》
  26. 嗅觉和味觉《生理学》
  27. 须发《医学摘粹》
  28.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的特点《生理学》
  29. 须发《医学摘粹》
  30. 嗅幻觉《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31. 须发《急救广生集》

《医院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