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汗液

《百病自测》书籍目录

汗液是皮肤汗腺分泌的液体,全身汗腺每天可分泌汗液约500~1000ml。汗中95%以上是水分,小部分含有尿素、尿酸、乳酸、无机盐等,基本成分与尿液相似。汗与人的生理、病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调节体温、体液。排泄体内的废物,同时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防止某些细菌对人体的侵袭。中医认为“血汗同源”,汗也是人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内经》明确指出:“汗为心液”,通过汗可以了解病情,对症下药。现代医学认为,无汗或出汗不正常都是疾病的一种表现。

1.无汗

此种病人常常感到身体某部位或全身皮肤异常干燥,终年不见汗液,有白色皮屑脱落,秋冬季节可见皮肤干裂现象,无汗症多继发于某些全身疾病或皮肤病(如鱼鳞病银屑病、硬皮病,还见于维生素缺乏,粘液性水肿),有极少数病人是先天性异常所致,也有因药物(如阿托品等)引起的。

2.盗汗

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称盗汗。中医认为盗汗伴有乏力咳嗽胸痛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发烧、咯血等,这是阴虚的表现,一般多见肺结核病人。

此外,手术后的病人、产妇和妇女人工流产后,由于失血体质非常虚弱,也可出现一时的植物神经紊乱,造成汗孔开合失常,汗液外泄,也可出现盗汗,这些均属正常现象。

3.自汗

自汗是指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同时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等症,中医认为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也可见重病恢复期,由于体质极度虚弱,常在安静状态下出现自汗。

4.多汗

多汗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①多汗伴有心跳,眼球凸出,兴奋,易怒,目光惊恐,怕热等,常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②如果平素稍微一动就出汗,或不动也出汗,不是患肥胖症就是体质虚弱之表现。老年妇女更年期也可出现。

③有些青年人很爱出汗,这是因为青春期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④服用某些药物后突然出汗,是药物作用而致,如有机磷农药、铅、汞、砷等,均可在中毒后多汗。

低血糖引起的多汗常伴有头晕乏力,饥饿感明显。

5.大汗

指汗液淋漓不止,多见于炎热的夏季或高温作业者,内热太盛,或服用发汗药过量时都可以出现,如果遇此种现象,应区分原因处理。同时应大量的饮糖水,以免发生大汗后虚脱

如果大汗淋漓,伴有呼吸喘促,神疲气弱,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中医认为阳气将绝,元气欲脱,津随气泄的危候,故称为“绝汗”。

6.冷汗

当人的情绪受到突然刺激或紧张过度,如过度兴奋,惊吓引起的心慌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常会出现“冷汗”。

7.香汗

如果汗出伴有芳香味,常见于糖尿病出现酮症酸中毒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百病自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百病自测》书籍目录
  1. 汗液《百病自测》
  2. 汗血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 汗液的颜色辨病《常见病自测》
  4.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5. 汗液异常辨病《常见病自测》
  6.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7. 汗有六要五忌《医述》
  8. 汗血《奇效简便良方》
  9. 汗浙疮门主方《疡医大全》
  10. 汗血《血证论》
  11. 汗浙疮门主论《疡医大全》
  12. 汗血《中医词典》
  13. 汗证《医学集成》
  14. 汗血《圣济总录》
  15. 汗证《医法圆通》
  16. 汗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17. 汗证《景岳全书》
  18. 汗信号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19. 汗证《手穴手纹诊治》
  20. 汗信号《中医疾病预测》
  21. 汗证《中医词典》
  22. 汗泻之法《四圣悬枢》
  23. 汗证《杂病广要》
  24. 汗腺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5. 汗证《医学正传》
  26. 汗腺及汗腺肿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7. 汗证《万病回春》
  28. 汗下宜忌《四圣悬枢》
  29. 汗证《古今名医汇粹》
  30. 汗下温正法《伤寒六书》
  31. 汗证《中医内科学》

《百病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