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下亡阳
阳明病,发热脉紧,是太阳证,口苦咽干,是少阳证,汗出恶热,是阳明证,此谓三阳合病。而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则太阴之湿旺也,兼开阖迟涩而唇口不仁,则阳明之虚也,以脾主肌肉而开窍于口,阳性轻捷,阴性迟拙,阳明负而太阴胜,故身重而口拙。面色垢污,则少阳之虚也,以肝主色,血畅则色华,厥阴陷而少阳逆,故木枯而色晦。谵语遗溺,是太阳之虚也,以膀胱主藏,阳藏则火秘而神清,阳泄则水决而志惑,少阴盛而太阳虚,故遗溺而妄言。阳虚如是,若误汗以亡阳,则神败而谵语,若误下以亡阳,则额上生汗而阳泄于头面,手足逆冷而阴旺于四肢,危矣。速宜补中温下,以回微阳。若其自汗而不因汗下者,是肺胃之热,蒸泄皮毛,宜白虎泻热清金。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便是人参白虎证,慎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土燥,猪苓汤复利水而亡津也。若使口中干燥,但欲漱水,不欲下咽者,此热在经而不在腑。经热不泄,此必致衄。凡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而又复能食者,此皆经热而非腑热,失于发表,则为衄也。

- 汗下亡阳《伤寒说意》
-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儒门事亲》
- 汗下温正法《伤寒六书》
-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伤寒心法要诀》
- 汗下宜忌《四圣悬枢》
- 汗下失宜致变坏证《医宗金鉴》
- 汗腺及汗腺肿瘤的免疫细胞化学特点《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汗下论《侣山堂类辩》
- 汗腺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汗下论《张氏医通》
- 汗泻之法《四圣悬枢》
- 汗下后心下满痛小便不利腹满心烦《伤寒说意》
- 汗信号《中医疾病预测》
- 汗下后小便不利《伤寒说意》
- 汗信号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 汗下后脉浮《伤寒说意》
- 汗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汗下后昏冒《伤寒说意》
- 汗血《圣济总录》
- 汗下后汗出发喘《伤寒说意》
- 汗血《中医词典》
- 汗下后寒湿发黄《伤寒说意》
- 汗血《血证论》
- 汗下后烦渴《伤寒说意》
- 汗血《奇效简便良方》
- 汗下后发作奔豚《伤寒说意》
-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 汗下不解《古今医彻》
- 汗血候《诸病源候论》
- 汗下并用《中医词典》
- 汗血证治《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伤寒说意》
- 自叙
- 跋
- 卷首
- 卷一·太阳经
- 卷二·太阳经坏病
- 提纲 (卷二)
- 太阳坏病入阳明腑证
- 太阳坏病入太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少阴脏证
- 太阳坏病入厥阴脏证
- 卷三·太阳经坏病结胸痞证
- 卷四·阳明经
- 卷五·阳明经虚证
- 卷六·少阳经
- 卷七·少阳经坏病
- 卷八·太阴经
- 卷九·少阴经
- 卷十·厥阴经
- 附录:《伤寒论》中有而书中不载的方子
- 方剂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