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藏生成篇第十

《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火台)者死,赤如衄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括楼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辛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碱。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月真)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肢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素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素问》书籍目录
  1. 五藏生成篇《黄帝内经·素问》
  2. 五藏九窍《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3. 五柴胡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4.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5. 五柴胡饮(新方)《虚损启微》
  6.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方论》
  7. 五常《中医名词词典》
  8. 五藏风寒积聚《医宗金鉴》
  9. 五常《中医词典》
  10. 五藏风寒积聚《医宗金鉴》
  11. 五常政大论《素问悬解》
  12. 五藏传送之理《医宗金鉴》
  13. 五常政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14. 五藏别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15. 五常政大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16. 五菜药解《服食导饵》
  17. 五常政大论篇《疡医大全》
  18. 五菜《中医词典》
  19. 五朝《医述》
  20. 五彩野兔丝《保健药膳》
  21. 五迟《中医名词词典》
  22. 五裁《中医词典》
  23. 五迟《中医词典》
  24. 五部《中医词典》
  25. 五迟《医宗金鉴》
  26. 五步推运《中医词典》
  27. 五迟《医述》
  28. 五不足《中医词典》
  29. 五迟《幼科心法要诀》
  30. 五不治(轻亦可治)《疯门全书》
  31. 五迟、五软《中医儿科学》

《黄帝内经·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