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方

《伤寒论》书籍目录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芍药三两(味酸微寒) 五味子半升(味酸温) 干姜三两(味辛热)甘草三两(炙,味甘平)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半夏半升(汤洗,味辛,微温) 细辛三两(味辛温)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太阳病,外证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主之。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主之。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论》书籍目录
  1. 小青龙汤方《伤寒论》
  2. 小青龙汤方《伤寒明理论》
  3. 小青龙汤解《研经言》
  4.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5. 小青龙汤九十七 方见《伤寒·太阳》《金匮悬解》
  6.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7. 小青龙汤麻黄《伤寒括要》
  8. 小青龙汤方《医宗金鉴》
  9. 小青龙汤脉证二条《伤寒贯珠集》
  10.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11.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12.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13.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14.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15. 小青龙汤证《临证实验录》
  16. 小青龙汤方《伤寒杂病论》
  17. 小青龙汤证(附列门人治验)《经方实验录》
  18. 小青龙汤《汤头歌诀》
  19. 小青龙证《医学摘粹》
  20. 小青龙汤《医方论》
  21. 小青龙证二 太阳三十五《伤寒悬解》
  22. 小青龙汤《时方妙用》
  23. 小青龙证三 太阳三十六《伤寒悬解》
  24. 小青龙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5. 小青龙证一 太阳三十四《伤寒悬解》
  26. 小青龙汤《伤寒寻源》
  27. 小青皮《药性切用》
  28. 小青龙汤《医学心悟》
  29. 小青丸《小儿药证直诀》
  30. 小青龙汤《医方考》
  31. 小三关《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