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入血室
妇人伤寒,或劳役、或怒气发热,适遇经行,以致热入血室,或血不止,或血不行,令人昼则明了安静,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是也。
若热因外邪由表而入者,宜一柴胡饮,或三柴胡饮,或四柴胡饮,或良方黄龙汤加生地,酌而用之。
一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一为水数,从寒散也。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须从凉散,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黄芩(一钱半) 芍药(二钱) 生地(一钱半) 陈皮(一钱半)甘草(八分)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内热甚者,加连翘一、二钱,随宜。如外邪甚者,加防风一钱佐之;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一、二钱。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一、二钱,热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三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或感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有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达者,宜此主之。
柴胡(二、三钱) 芍药(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生姜(三、五片) 当归(二钱,溏泄者易以熟地)
水一钟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一二钱。
四柴胡饮(见《新方八阵·散阵》)四为金数,从气分也。凡人元气不足或忍饥劳倦,而外感风寒,或六脉紧数微细,正不胜邪等证。必须培助元气,兼之解散,庶可保全,宜此主之。若但知散邪,罔顾根本,未有不元气先败者,察之慎之。
柴胡(一、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生姜(三、五、七片) 当归(二、三钱,泻者少用) 人参(二、三钱或五、七钱酌而用之。)
水二钟,煎七、八分,温服。如胸膈滞闷者,加陈皮一钱。
《良方》黄龙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若或怒、或劳,火由内生,其人多汗而无表证者,宜保阴煎、清化饮、当归六黄汤之类加减主之。
保阴煎(见血热经早)
清化饮(见血热经早)
当归 黄 (蜜炙各二钱)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
水二钟煎服。
若病虽渐愈,但元气素弱,而热有未退、血未止者,宜补阴益气煎,或补中益气汤。若脾气素弱,宜归脾汤;血气俱弱者,宜十全大补汤,庶无误矣。
补阴益气煎(见《新方八阵·补阵》)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感不解,寒热 疟,阴虚便结不通等证。凡属阴气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
人参(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山药(酒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二两) 陈皮(一钱) 炙甘草(一钱) 升麻(三、五分,火浮于上者去此不必用)柴胡(一、二钱,如无外邪者不必用)
水二钟,加生姜三五七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归脾汤(见经不调)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小柴胡汤(见崩淋经漏不止)

- 热入血室《妇人规》
- 热入血室《丹溪手镜》
- 热入血室《女科精要》
- 热入血室《伤寒六书》
- 热入血室《妇科心法要诀》
- 热入血室《伤寒六书》
- 热入血室《医效秘传》
- 热入血室《回春录》
- 热入血室《伤寒明理论》
- 热入血室《竹林女科证治》
- 热入血室《沈氏女科辑要》
- 热入血室《伤寒大白》
- 热入血室《女科切要》
- 热入血室《医学心悟》
- 热入血室《女科撮要》
- 热入血室《医学摘粹》
- 热入血室《也是山人医案》
- 热入血室《临证指南医案》
- 热入血室《伤寒心法要诀》
- 热入血室《医述》
- 热入血室《女科证治准绳》
- 热入血室《续名医类案》
- 热入血室《伤寒指掌》
- 热入血室《冯氏锦囊秘录》
- 热入血室(杂病)《金匮悬解》
- 热入血室《医宗金鉴》
- 热入血室二 少阳二十《伤寒悬解》
- 热入血室《医宗金鉴》
- 热入血室候(妇科心镜 上)《古今医统大全》
- 热入血室《医学纲目》
- 热入血室论治《类证治裁》
《妇人规》
- 作者:攻介宾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上卷总论类
- 上卷经脉类
- 上卷胎孕类
- 下卷产育类
- 下卷产后类
- 下卷带浊梦遗类
- 下卷乳病类
- 下卷子嗣类
- 下卷瘕类
- 下卷前阴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