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分组救治
根据战时的情况,伤员分别由战术后方(作战区)、战役后方(兵站区)和战备后方的各级医疗组织负责救治。
1.战术后方救治工作由连、营、团、师各级单位分工负责。连抢救组营救护所负责火线抢救,主要的任务有:①寻找火线上的伤员,作临时安置;②施行基本垢急救,发包扎、止血、固定、防治窒息等;③对核辐射和化学毒剂作初步洗消;④准备安全后送。
团和师的救护所负责早期治疗,主要的任务有:①从前方接回伤员,继续进行急救,如输液输血、手术止血、气管切开、清创术等;②进行伤员分类工作;③留治1~2周内可治愈归附的伤员;④派出专门人员参加核武器或化学毒剂的伤员抢救和早期治疗。师救护所具备相当的技术人员和装备,能施行一部分腹、胸、颅脑等部位的手术处理,并根据需要派出医疗队支援营团救护所。
2.战役后方救治工作组织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3.伤型按皮肤是事完整,可分为闭合伤和开放伤。按体腔(颅腔、胸腔、腹腔、关节腔等)是否与外界相通,可分为非穿透伤和穿透伤。根据火器伤的伤道形态,可分为贯通伤、盲管伤、切线伤等。
4.伤情通常根据伤员的战斗能力、所需治疗时间、转归等区分伤情轻重。①轻伤:重要脏器未损伤,无生命危险,暂时失去战斗能力,在1个月内可治愈归队。②中等伤:损伤后虽无生命危险,但需较长的治疗时间(1~2个月),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影响归附服役。③重伤:重要脏器损伤或多系统器官衰竭,有生命危险,治疗时间至少需要2个月,愈后有严重残废。
伤员分类用伤标和分类牌作为标志,挂在胸前醒目的部位,使各级工作人员能迅速识别。伤标样式有统一规定,用布条或塑料条制成,重伤用红色条,骨的用白色条,放射性伤用蓝色条,传染病用黑色条,化学性伤用黄色条。分类牌是救治机械内部使用,表示治疗分类和后送分类,样式可由各单位自定,但应容易识别,以提高救治和后送的工作效率。

- 战伤分组救治《外科学总论》
- 战伤处理原则和火线急救《外科学总论》
- 战伤急救基本技术《外科学总论》
- 战伤《外科学总论》
- 战伤休克的发病情况《外科学总论》
- 战略目标的制订《预防医学》
- 战时眼外伤的分级治疗《眼科学》
- 战栗振摇《医学纲目》
- 战胎《中医词典》
- 战栗门《张氏医通》
- 战振栗《伤寒捷诀》
- 战栗《伤寒明理论》
- 战振栗《医宗金鉴》
- 战栗《医效秘传》
- 战振栗《医学摘粹》
- 战栗《丹溪手镜》
- 战振栗《伤寒心法要诀》
- 战栗《伤寒六书》
- 战振栗(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 战栗《伤寒六书》
- 站桩功《中医词典》
- 战栗《张氏医通》
- 湛浊《中医词典》
- 战栗《医学读书记》
- 张《中医词典》
- 战栗《中医词典》
- 张、刘、李、朱后,当以薛、张、吴、喻配为八大家论《吴医汇讲》
- 战壕足《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张跋《重订囊秘喉书》
- 战壕口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张跋《药鉴》
《外科学总论》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无菌术
- 第一节 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 第二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 第三节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 第四节 手术室的管理
-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失调
- 第四章 输血
- 第一节 输血的适应证、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 第二节 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 第三节 自体输血
- 第四节 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增量剂
- 第五章 休克
- 第六章 麻醉与复苏术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
- 第三节 全身麻醉
- 第四节 肌肉松驰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 第五节 气管内插管术和麻醉装置
- 第六节 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 第七节 局部麻醉
- 第八节 椎管内麻醉
- 第九节 野战麻醉原则
- 第十节 全身低温
- 第十一节 控制性降压
- 第十二节 心肺脑复苏
- 第七章 损伤(Injury)
- 第八章 烧伤与冻伤
- 第一节 烧伤
- 第二节 冻伤
- 第九章 咬伤及螯伤
- 第一节 毒蛇咬伤
- 第二节 其它的咬螯伤
- 第十章 手术前后的处理
- 第一节 手术前准备
- 第二节 手术后处理
- 第三节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第四节 外科病人的营养
- 第十一章 肿瘤
- 第十二章 整形外科概论
- 第一节 整形外科一般原则与基本操作
- 第二节 游离皮片移植
- 第三节 皮瓣移植
- 第四节 其他组织移植
- 第十三章 外科感染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 第三节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 第四节 败血症和脓血症
- 第五节 特异性感染
- 第六节 抗菌药物的选择
- 第十四章 创作和战伤
- 第十五章 显微外科
- 第十六章 器官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