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论

《医门法律》书籍目录

喻昌曰∶咳嗽一证,求之《内经》,博而寡要;求之《金匮》,惟附五方于痰饮之后,亦无颛论。不得已问津于后代诸贤所述, 璧琳琅,非不棼然案头,究竟各鸣己得而鲜会归。昌不以漫然渺然之说,传信后人,将何以为言哉?盖尝反复《内经》之文,黄帝问于岐伯曰∶肺之令人咳者,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足令人咳,非独肺也。此一语推开肺咳,似涉太骤。设当日先陈肺咳,以渐推详,则了无疑义,后世有成法可遵矣。非然也,圣神立言,不过随文演义,微启其端,苟必一一致详,即非片言居要之体。所以读《内经》,贵在自得其要。得其要,则一言而终;不得其要,则流散无穷,岂特论咳嗽一证为然哉?黄帝训雷公之辞有曰∶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固知比类之法,不但足以蔽《内经》之义,并足以蔽穷无穷极无极之义,管可窥天,蠡可测海。《内经》千万年脱略之文,一知比类,直可合符一堂。至于苛病当前,游刃恢恢,不待言矣。请申之,岐伯虽言五脏六腑,皆足令人咳,其所重全在于肺。观其下文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胃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此举形寒饮冷伤肺之一端,以明咳始之因耳。内外合邪四字扼要,比类之法,重在于此。人身有外邪,有内邪,有外内合邪,有外邪已去,而内邪不解,有内邪已除,而外邪未尽,才一比类,了然明白,奈何不辨之于蚤,听其酿患日深耶。夫形寒者,外感风寒也。饮冷者,内伤饮食也。风寒无形之邪入内,与饮食有形之邪相合,必留恋不舍。治之外邪须从外出,内邪须从下出,然未可表里并施也,《金匮》五方总不出小青龙汤一方为加减,是《内经》有其论,《金匮》有其方矣。而《内经》、《金匮》之所无者,欲从比类得之,果何从哉?进而求之暑湿,暑湿之邪,皆足令人咳也。盖暑湿之外邪内入,必与素酝之热邪相合,增其烦咳,宜从辛凉解散,又当变小青龙汤之例为白虎,而兼用天水五苓之属矣。进而求之于火,则有君相之合,无内外之合,而其足以令人致咳者,十常八九。以心与肺同居膈上,心火本易于克制肺金,然君火无为而治,恒不自动,有时劳其心而致咳,息其心咳亦自止,尚不为剥肤之灾也。惟相火从下而上,挟君火之威而刑其肺,上下合邪,为患最烈,治之亦可从外内合邪之例比拟,其或引或折以下其火,俾不至于燎原耳。于中咳嗽烦冤,肾气之逆,亦为上下合邪,但浊阴之气,上乾清阳,为膈肓遮蔽,任其烦冤,不能透出。亦惟下驱其浊阴,而咳自止矣。进而求之于燥,内外上下,初无定属,或因汗吐太过而津越于外;或因泻利太久而阴亡于下;或荣血衰少,不养于筋;或精髓耗竭,不充于骨;乃致肺金日就干燥,火入莫御,咳无止息。此时亟生其津,亟养其血,亟补其精水,犹可为也。失此不治,转盼瓮干杯罄,毛瘁色弊,筋急爪枯,咳引胸背,吊胁疼痛,肺气 郁,诸痿喘呕,嗌塞血泄,种种危象,相因而见,更有何法可以沃其焦枯也耶?《经》谓咳不止而出白血者死,岂非肺受燥火煎熬而腐败,其血亦从金化而色白耶。至于五脏六腑之咳;《内经》言之不尽者,要亦可比类而会通之耳。昌一人知见有限,由形寒饮冷伤肺一端,比类以及暑湿火燥,不过粗枝大叶,启发聪明之一助,至从根本入理深谭,是必待于后人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门法律》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门法律》书籍目录
  1. 咳嗽论《医门法律》
  2. 咳嗽连声、干咳无痰已月余《名师垂教》
  3. 咳嗽论《胎产心法》
  4. 咳嗽类《察病指南》
  5. 咳嗽论《医贯》
  6. 咳嗽解《儿科萃精》
  7. 咳嗽论《婴童类萃》
  8. 咳嗽简便方《幼幼集成》
  9. 咳嗽论《侣山堂类辩》
  10. 咳嗽兼目疾论《银海指南》
  11. 咳嗽论《妇科秘书》
  12. 咳嗽加减主方《痰火点雪》
  13. 咳嗽论(此论出洁古家珍)《卫生宝鉴》
  14. 咳嗽候(妇科心镜 上)《古今医统大全》
  15. 咳嗽论(附痰饮上气)《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6. 咳嗽候《诸病源候论》
  17. 咳嗽论治《类证治裁》
  18. 咳嗽喉中作声《医学纲目》
  19. 咳嗽脉案《类证治裁》
  20. 咳嗽根原《四圣心源》
  21. 咳嗽脉候《类证治裁》
  22. 咳嗽歌《幼科推拿秘书》
  23. 咳嗽脉论《三指禅》
  24. 咳嗽歌《伤寒百证歌》
  25. 咳嗽门《幼科切要》
  26. 咳嗽歌《奇方类编》
  27. 咳嗽门《张氏医通》
  28. 咳嗽概说《儿科要略》
  29. 咳嗽门《古今名医汇粹》
  30. 咳嗽方三首《外台秘要》
  31. 咳嗽门《医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