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病因】哮喘的发生,主要是肺脏痰湿停聚,一旦感受外邪,则气之升降出入失常、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博结,阻塞气道,出现喘逆痰鸣,呼吸困难的症状。脾失健运则积湿成痰,上阻于肺,或肾虚不能纳气亦可造成本病。故本病的病因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

【症状】

(一)外感风寒:气喘咳嗽,痰多清稀起沫,兼有风寒表证,舌苔白滑,脉浮紧或弦滑。平掌测试检查:胸部气感密集、寒凉,小腹及下肢气感稀疏。

(二)痰湿壅肺:气喘咳嗽,痰多粘稠,胸脘满闷,苔白腻,脉弦滑。平掌测试检验:胸腹部气感密集、阻滞,上下疏密不均。

(三)肺脾气虚:喘促气短,自汗畏风,痰清稀,语言无力,倦怠乏力,食减便溏,舌淡,脉弱。平掌测试检查:胸部气感稀疏,下肢密集。

(四)肺肾阴虚:喘促气短,咽干口燥,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伴有咳血音哑。平掌测试检查:胸部、腹部、小腹部有密集、阻滞的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首先点揉定喘穴(大椎旁开0.5寸)、天突、膻中、关元、肺俞。

2.以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在体表定喘、肺俞发气14息或28息。然后手式离开体表,以推拉引手法顺督脉经及足太阳膀胱经向下导气至命门、肾俞穴处,反复3~7次。

3.以中指独立式或剑指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天突、膻中、中府、云门;然后手式离开体表,用引法顺足阳明胃经、任脉经从胸部向腹部导引气机,使经气下行,上虚下实。

加减:外感风寒者,加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扫散头部胆经。痰湿阻肺者,加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发气于中府、云门穴,并顺手太阴肺经向指端导引,疏通经气,祛邪外出。肺脾气虚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向气海、中脘、肺俞、脾俞穴发气各9息或18息。肺肾阴虚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关元、肾俞、肺俞穴各6息或12息。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定喘、天突、膻中、内关、列缺穴;然后以龙含式,用推拉旋手法发气,并导气下行。

(三)辅助练功:

1.平喘导气功:患者坐式或站式。排除杂念,微闭双目,全身放松。先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从胸骨切迹下推至剑突36次;呼气时,再用右手掌自胸部中线向左侧推5~10次,吸气时暂停,共10息;再用左手以同法向右推摩10息。最后以两手平掌从两腋下向腹侧推摩10~20次。

2.放松肺脏功:于哮喘发作时,取坐位或站位,排除杂念,先放松胸背及全身肌肉,再深吸一口气,意念“松”字,同时意想两肺脏放松,使其气顺身体两侧下降于足掌。反复数次,至喘息逐渐减轻为止。

3.肺气虚者,配合练服白气功;邪气实者,配合练摩胸“呬”字功(见咳嗽)。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气功外气疗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气功外气疗法》书籍目录
  1. 哮喘《气功外气疗法》
  2. 哮喘《小儿常见病单验方》
  3. 哮喘《中医词典》
  4. 哮喘《中医名词词典》
  5. 哮喘《凌临灵方》
  6. 哮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哮喘《医学正传》
  8. 哮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9. 哮喘《明医指掌》
  10. 哮喘《基因与疾病》
  11. 哮喘《丹溪心法》
  12. 哮病章《医学妙谛》
  13. 哮喘《友渔斋医话》
  14. 哮病论《症因脉治》
  15. 哮喘《奇效简便良方》
  16. 哮病喘证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7. 哮喘《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8. 哮病《中医内科学》
  19. 哮喘《脉因证治》
  20. 哮病《仁术便览》
  21. 哮喘《中医儿科学》
  22. 哮病《症因脉治》
  23. 哮喘《叶天士医案精华》
  24. 哮病《证治汇补》
  25. 哮喘《针灸学》
  26. 哮拔《中医词典》
  27. 哮喘简便方《幼幼集成》
  28. 《针灸聚英》
  29. 哮喘门《医方考》
  30. 《金匮钩玄》
  31. 哮喘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