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哕(第二十五)

《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分气血多少而治。胃中有热有痰。胃中有热,膈上有痰,用二陈汤姜汁山栀黄连生姜煎服。久病呕吐者,胃虚不纳谷也。生姜人参、黄 、白术香附。注船呕吐大渴,饮水即死,童便好。呕吐若脾胃虚损之人,或非夏月见者,服理中汤。见其虚甚,庶可用之,亦宜冷与之饮,以顺其性。痰饮为患,或呕或吐恶心,或头眩,或中脘不快,或发寒热,或食生冷,脾胃不和二陈汤丁香乌梅、生姜七片,痞痛加草豆蔻胃气虚弱,不能饮食呕吐,藿香安胃散藿香丁香人参陈皮、生姜同煎。

肝火出胃,逆上呕吐,抑青丸。痰热呕吐,气盛者,导痰汤缩砂、姜连、竹茹。痰呕吐不止,陈皮半夏、姜汁。夏月呕吐不止,五苓散加姜汁。呕吐煎药,忌栝蒌仁杏仁桃仁莱菔子、山栀,皆要作吐。如药中带香药,行散不妨。泄泻或呕吐者,生姜汁汤益元散

一人早呕酒,以栝蒌贝母、山栀(炒)、石膏( )、香附南星、姜制神曲、炒山楂子(各一两)、枳实(炒)、姜黄莱菔子(蒸)、连翘石碱(各半两)、升麻(二钱半) 上末之,姜汁炊饼丸

一人饥饱劳役成呕吐病,时作时止,吐清水,大便或秘或溏,腹痛上攻心背,脉弦∶白术(一两半) 山栀(一两用茱萸二钱炒,去茱萸不用) 黄连(一两用茱萸二钱炒,去茱萸不用) 神曲 麦芽桃仁(各一两去皮,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姜黄 杏仁(各一两去皮,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蓬术(一两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香附(一两) 三棱(一两用巴豆二十粒炒,去巴豆不用) 白豆蔻 砂仁 木香 莱菔子 陈皮(以上各五钱) 南星(一两姜制) 山楂(一两) 大黄(一两蒸) 青皮(五钱) 上末之,姜汁饮饼丸,每服二三十丸。朱奉议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孙真人误以哕为咳逆。凡病患欲吐者,切不可下逆故也。刘河间谓呕者,火气炎上,此特一端耳。有痰隔中焦,食不得下者;又有气逆者;又有寒气郁于胃中者;又有食滞心肺之分,不得下而反出者;然胃中有火与痰而致呕吐者多;又有久病呕者,此胃虚不纳谷也。生姜、人参、黄 、白术、香附之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丹溪治法心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丹溪治法心要》书籍目录
  1. 呕吐哕《丹溪治法心要》
  2. 呕吐哕《丹溪手镜》
  3. 呕吐哕《医学从众录》
  4. 呕吐哕《张氏医通》
  5. 呕吐哕《脉因证治》
  6. 呕吐哕《续名医类案》
  7. 呕吐哕、呃逆《医学心悟》
  8. 呕吐哕《冯氏锦囊秘录》
  9. 呕吐哕辨《儿科萃精》
  10. 呕吐蛔虫《四圣悬枢》
  11. 呕吐哕呃《医学实在易》
  12. 呕吐候《诸病源候论》
  13. 呕吐哕呃《时方妙用》
  14. 呕吐候《诸病源候论》
  15. 呕吐哕呃逆《医学摘粹》
  16. 呕吐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7. 呕吐哕呃逆《医学摘粹》
  18. 呕吐黑血《证治准绳·疡医》
  19. 呕吐哕呃逆诗《医学实在易》
  20. 呕吐黑血《医宗金鉴》
  21. 呕吐哕门《张氏医通》
  22. 呕吐黑血《正骨心法要旨》
  23. 呕吐哕逆《备急千金要方》
  24. 呕吐膈气总论《证治准绳·杂病》
  25. 呕吐哕下利《金匮悬解》
  26. 呕吐膈气总论《医学纲目》
  27. 呕吐哕下利《医宗金鉴》
  28. 呕吐膈气《证治准绳·类方》
  29. 呕吐哕下利病《医宗金鉴》
  30. 呕吐干呕哕咳逆辨《医经溯洄集》
  31.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金匮玉函经二注》

《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