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女性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临床上常将卵巢和输卵管称为子宫附件。
图9-11前列腺、精襄腺及输精管终末段
(一)卵巢ovary(图9-13、14)
为女性生殖腺,具有产生卵细胞和分泌女性性激素的功能。卵巢位于小骨盆侧壁,髂内、外动脉之间的夹角内。卵巢呈扁卵圆形,略呈灰红色,有上下两端、内外两面和前后两缘。上端为输卵管端、内外两面附于小骨盆侧缘,内有至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走行,临床上常称此韧带为骨盆漏斗韧带。下端为子宫端,有卵巢固有韧带(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与子宫相连。后缘游离。前缘有卵巢系膜着于子宫阔韧带的后层,又称为系膜缘。卵巢中部为血管、神经进出之处,称为卵巢门hilumof ovary。卵巢的大小、形状随年龄而有差异。
图9-12前列腺的分叶
(二)输卵管uterine tube (图9-13、14)
位于阔韧带上缘内,全长约10-12厘米,连于子宫底的两侧。自外侧向内侧可分为四部:①输卵管漏斗部为输卵管末端膨大成漏斗状的部分,开口于腹膜腔,称为输卵管腹腔口。口周缘有许多指状突起称为输卵管伞。其中有一条最长的到达卵巢表面称为卵巢伞。输卵管伞是在手术中识别输卵管的重要标志。②输卵管壶腹部续于漏斗部内侧,管径较粗大,占输卵管全长的2/3左右,为卵子受精的场所。③输卵管峡部在壶腹部的内侧,连于宫底,细而短,输卵管结扎术常在此部进行。④输卵管子宫部位于子宫壁内,内侧端开口于子宫体腔,称为输卵管子宫口。
图9-13女性骨盆正中矢状断面
(三)子宫uterus
①形态和结构:
子宫(图9-13,14)是孕育胎儿的器官,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可分为底、体、颈三部。在输卵管入口平面上方、向上隆凸的部分叫子宫底,下端普细呈圆筒状叫子宫颈,底和颈之间的部分为子宫体。子宫颈的下部突入阴道内,所以子宫颈又可分为子宫颈阴道和阴道上部。子宫颈阴道部为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子宫颈、体交界处稍细称为子宫峡。子宫峡在非妊娠不明显,长约1厘米。在妊娠期峡部逐渐伸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妊娠末期此部可长达7-11厘米。产科常在此处实施剖腹取胎术,以避开腹膜腔,减少腹膜腔感染和发生其他并发症的机会。底的外侧部与输卵管连接的部份称为子宫角。
子宫的内腔狭窄,在子宫体内的称子宫腔,在子宫颈内的称为子宫颈管。子宫腔前后扁窄,呈倒置三角形,底在上,两侧角接输卵管子宫口,下角经子宫内口与子宫颈管相续。子宫颈管呈梭形,下口为子宫口,通阴道。子宫口在未产妇为圆形,经产妇呈横裂状,分为前唇和后唇。
子宫体腔的粘膜受性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的增生和脱落,但子宫颈管处的粘膜无此变化。子宫肌层甚厚。除子宫颈的前面和阴道部外,子宫各部均有腹膜遮盖,故属腹膜间位器官。
②位置和毗邻:子宫位于小骨盆腔中部,前邻膀胱,后隔直肠子宫陷凹与直肠相邻.正常子宫呈前倾前屈位.前倾是指阴道纵轴与子宫主轴相交形成向前开放的直角,前屈为子宫颈与子宫体纵轴相交形成向前开放的角度(约130°)。子宫的前倾、前屈受体位、邻近器官的充盈程度以及支持韧带的紧张度等因素的影响。
③固定子宫的结构子宫能保持正常位置主要依靠盆底软组织的承托,此外子宫韧带也起重要的固定作用(图9-15)。重要的子宫韧带有:
子宫阔韧带broadligament ofuterus子宫前、后面有腹膜自子宫侧缘向两侧延伸,形成双层腹膜皱襞,即为阔韧带。阔韧带向外侧达到盆侧壁,移行为盆壁的腹膜壁层。上缘游离,内有输卵输卵管,外侧端移行于巢悬韧带。子宫阔韧带可分为三部分(图9-16);卵巢系膜mesovarium介于阔韧带后叶与卵巢前缘之间,内有卵巢血管、神经等通过;输卵管系膜mesosalpinx位于卵巢系膜根和输卵管之间。内有输卵管的血管、神经;其余均为子宫系膜mesometrium,内有子宫血管、子宫圆韧带通过。子宫阔韧带有限制子宫向侧方移动的作用。
图9-14女性内生殖器(前面)
子宫圆韧带cardinlligmernt ofuters 为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图9-13),起自子宫角前下部,行径子宫阔韧带和腹股沟管,止于大阴唇皮下,为胚胎时期卵巢引带的遗迹。主要作用是维持子宫的前倾位。
骶子宫韧带(图9-15)为腹膜外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起于子宫颈,向后绕直肠外侧附着于骶骨。此韧带可防止子宫向前移位和维持子宫的前屈位。腹膜壁层复盖在该韧带表面形成腹膜皱襞,称为直肠子宫襞retouterinefold。
子宫主韧带cardinalligament ofuterus(图9-15)又称为子宫(颈)横韧带或子宫旁组织paarametrium,位于子宫阔韧带底部,由子宫颈阴道上部两侧向外后方连于骨盆侧壁,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输尿管和子宫的血管也行于其中。该韧带对子宫颈位置的固定有重要作用,使子宫不向下脱垂。
(四)阴道vagina(图9-1、9-14、9-17)
为位于膀胱、尿道和直肠之间的肌性管道,全长8-10厘米。其前、后壁相互贴近,向上接子宫颈,下端以阴道口开以于会阴部的阴道前庭。处女的阴道口围以粘膜襞称为处女膜hymen。处女膜呈环状、半月状或伞状等。由于子宫颈阴道部突入阴道内,因而子宫颈与阴道壁之间形成环状态的间隙称为阴道穹fornix of vagina。阴道穹可分为前穹、后穹和左、右侧穹,以后穹为最深,直接与直肠子宫陷凹贴,因而可做为妇科盆内手术的入路之一,也可经后穹进行直肠子宫陷凹穿刺.
图9-15子宫的韧带及盆稻筋膜意旬隙(盆部水平切面模式图)
图9-16 子宫阔韧带矢状断面

- 女性内生殖器《人体解剖学》
- 女性经绝期肿瘤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女性尿生殖区《人体解剖学》
- 女性骨盆《妇产科学》
- 女性生殖《生理学》
- 女性的生理特点《中医妇科学》
-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女膝《中医词典》
- 女性生殖器官淋巴分布《妇产科学》
- 女膝《中医词典》
- 女性生殖器官神经分布《妇产科学》
- 女萎萎蕤《新修本草》
- 女性生殖器官血液供应《妇产科学》
- 女萎葳蕤《千金翼方》
- 女性生殖系统《医学影像学》
- 女萎丸《备急千金要方》
- 女性生殖系统《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女萎《本草乘雅半偈》
- 女性生殖系统《人体解剖学》
- 女萎《证类本草》
- 女性生殖系统《组织学与胚胎学》
- 女萎《证类本草》
- 女性生殖系统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女萎《新修本草》
-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中医妇科学》
- 女萎《千金翼方》
- 女性外生殖器及女性尿道《人体解剖学》
- 女萎《雷公炮炙论》
- 女性性唤起障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女萎《神农本草经》
-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妇产科学》
《人体解剖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人体各系统概要
- 第一节 运动系统
- 第二节 消化系统
- 第三节 呼吸系统
- 第四节 泌尿系统(缺)
- 第五节 男性生殖系统
- 第六节 女性生殖系统
- 第七节 循环系统
- 第八节 神经系统
- 附:内分泌器官简介
- 第三章 骨及骨连接
- 第一节 躯干骨及其连接
- 第二节 上肢骨及其连接
- 第二节 下肢骨及其连接
- 第三节 颅骨及其连接
- 第四章 下肢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股前部、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浅层结构
- 第三节 股前部的深层结构
- 第四节 臀部
- 第五节 股后部及腘窝
- 第六节 小腿后部
- 第七节 足底
- 第八节 小腿前部和足背的深层结构
- 第五章 上肢
- 第一节 胸壁前部
- 第二节 腋区
- 第三节 项背部浅层、肩胛区和三角肌区
- 第四节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 一、皮肤和浅筋膜
- 二、深筋膜
- 三、臂前群肌
- 四、前臂前群肌
- 五、臂和前臂前面的血管
- 六、臂和前臂前面深层的神经
- 七、肘窝(cubitalfossa)
- 八、前臂间隙(antebracnialspace)
- 臂和前臂前面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五节 手掌部
- 一、皮肤和浅筋膜
- 二、深筋膜
- 三、手肌
- 四、屈指肌腱及腱鞘
- 五、手掌的筋膜间隙
- 六、手掌的神经
- 七、手掌的动脉
- 手掌部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六节 臂后部、前臂后部及手背
- 第七节 上肢总结
- 第六章 颈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颈部层次
- 第三节 颈前区 (颈前三角)
- 一、颏下三角
- 二、下颌下三角
- 三、颈动脉三角
- 1.颈动脉鞘
- 2.颈深淋巴结deep cervical lymph nodes
- 3.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
- 4.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 artery
- 5.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 6.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及其颅外属支
- 7.迷直神经vagus nerve
- 8.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 9.颈袢ansa cervicalis
- 10.颈交感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
- 四、肌三角(肩胛舌骨肌气管三角)
- 颈前区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四节 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
- 一、颈外侧区的筋膜及肌肉
- 二、血管和淋巴管
- 三、神经
- 1.副神经accessory nerve
- 2.颈丛cervical plexus
- 3.臂丛brachial plexus
- 4.胸膜顶与肺尖cupula of the pleuraand apexoflung
- 颈外侧区及颈根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五节 咽
- 第六节 喉
- 第七节 颈部总结
- 第七章 胸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胸壁
- 第三节 胸膜和胸膜腔
- 第四节 肺
- 第五节 纵隔
- 一、概述
- 二、上纵隔
- 三、前纵隔anterior mediastinum
- 四、中纵隔middle mediastinum
- 五、后纵隔posterior mediastinum
- 六、胸腔脏器的淋巴管淋巴结
- 纵隔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六节 胸部小结
- 一、胸部的血管
- 二、胸部的淋巴结和淋巴管
- 三、胸部的神经
- 第八章 腹部
- 第一节 腹前外侧壁
- 一、腹前外侧壁层次
- 二、腹股沟区
- 三、腹前外侧壁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
- 腹前外侧壁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二节 腹膜和腹膜腔
- 一、腹膜的结构和功能概述
- 二、腹膜与脏器的关系
- 三、腹膜形成物
- 1.肝镰状韧带
- 2.肝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
- 3.小网膜
- 4.大网膜
- 5.胃脾韧带
- 6.脾肾和脾膈韧带
- 7.网膜囊和网膜孔
- 8.小肠系膜
- 9.阑尾系膜
- 10.十二指肠悬韧带
- 11.横结肠系膜
- 12.乙状结肠系膜
- 13.腹后壁的隐窝
- 14.盆腔的陷凹
- 15.腹前壁下份的腹膜皱襞和窝
- 四、腹膜腔的分区
- 五、腹腔消化器官和腹膜的形态发生概况
- 腹膜与腹膜腔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三节 腹主动脉的奇数脏支和门静脉
- 第四节 腹腔消化器官和脾
- 第五节 腹部总结
- 第九章 盆部和会阴
- 第一节 盆部
- 一、盆壁、盆筋膜和盆膈
- 二、盆腹膜腔
- 三、盆部的血管、淋巴回流和神经
- 四、盆腔脏器
- 盆部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二节 会阴
- 一、肛区
- 二、尿生殖区
- 三、会阴的血管和神经(图9-25)
- 四、会阴部的器官
- 会阴与会阴部器官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十章 头部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面部浅层与腮腺区
- 一、面部浅层结构
- 二、腮腺咬肌区
- 面部浅层和腮腺肌区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 第三节 颅顶部
- 第四节 面侧部深区
- 一、咀嚼肌
- 二、面部深层的血管
- 三、三叉神经
- 四、舌咽神经(图10-20、21)
- 第五节 颌面部的间隙
- 第六节 视器
- 第七节 前庭蜗器
- 第十一章 脊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