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狂病第二十二

《黄帝内经·灵枢》书籍目录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

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为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骶骨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吐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阳、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骶二十壮。

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表里,足少阴阳明之径,肉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

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抵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

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黄帝内经·灵枢》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黄帝内经·灵枢》书籍目录
  1. 癫狂病《黄帝内经·灵枢》
  2. 癫狂(狂走 狂言)《针灸资生经》
  3. 癫狂部《本草易读》
  4. 癫狂(见鬼神)《女科折衷纂要》
  5. 癫狂痴呆《景岳全书》
  6. 癫狂《针灸学》
  7. 癫狂候《诸病源候论》
  8. 癫狂《保幼新编》
  9. 癫狂惊痫《金匮翼》
  10. 癫狂《针灸素难要旨》
  11. 癫狂类《察病指南》
  12. 癫狂《脉因证治》
  13. 癫狂论治《类证治裁》
  14. 癫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5. 癫狂脉案《类证治裁》
  16. 癫狂《内经评文》
  17. 癫狂脉候《类证治裁》
  18. 癫狂《丹溪手镜》
  19. 癫狂门《医方考》
  20. 癫狂《回春录》
  21. 癫狂梦醒汤《医林改错》
  22. 癫狂《吴鞠通医案》
  23. 癫狂失心《医学衷中参西录》
  24. 癫狂《丹溪心法》
  25. 癫狂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26. 癫狂《证治汇补》
  27. 癫狂痫《医述》
  28. 癫狂《灵素节注类编》
  29. 癫狂痫《医学心悟》
  30. 癫狂《医经原旨》
  31. 癫狂痫《医学实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