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山草)补肺气以生阴

人参(专入肺。兼入脾)。性禀中和。不寒不燥。形状似人。气冠群草。能回肺中元气于垂绝之乡。(冯楚瞻曰。人参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李时珍曰。人参年深。浸渐长成者。根如人形。有神。故谓之人参神草。参字从浸。亦浸渐之义。参即浸字。从世因字文繁。遂以参星字代。从简便尔。绣按其说亦是。) 第世畏乎其参者。每以参为助火助气。凡遇伤寒发热。及劳役内伤发热等症。(发热内伤外感皆有。惟察脉见浮数有力为外热。沉大有力为内热。脉而沉细有力为实。脉而浮大无力为虚。热而脉盛为伤热为实。热而脉浮为伤暑为虚。热而能言有力者为实。热而懒言无力者为虚。热而口干酷饮冷水者属实。热而口干微饮汤者属虚。热而久按益热。是里热彻表为实。热而久按不热。是里阳浮表为虚。热而火烙。时常不减。头足身体一样为实。热而乍作乍止。头热不烙。足冷为虚。热而无汗。二便闭塞为实。热而有汗。二便通调为虚。热而见有里症为里热。热而见有表症为表热。热而时当秋冬。收敛闭藏多实。热而时当春夏。升发浮散多虚。)畏之不啻鸠毒。以为内既发热。复以助火助热之药入而投之。不更使热益甚乎。讵知参以补虚。非以填实。其在外感。正气坚强。参与耆术附桂同投。诚为助火弥炽。若使元气素虚。邪匿不出。正宜用参相佐。如古参苏饮败毒散小柴胡汤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竹叶汤黄龙汤。皆用人参纳入。领邪外出。(喻嘉言曰。伤寒宜用人参。其辨不可不明。盖人受外感之邪。必先汗以驱之。惟元气壮者。外邪始乘药势以出。若素弱之人。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重者反随元气缩入。发热无休矣。所以体虚之人。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衰弱之意也。)矧有并非外感。止因劳役发热。而可置参而不用乎?夫参之所以能益人者。以其力能补虚耳。果其虚而短气。虚而泄泻。虚而惊恐。虚而倦怠。虚而自汗。虚而眩晕。虚而饱闷食滞等症。固当用参填补。即使虚而嗽血。虚而淋闭。虚而下血失血。与夫虚而喘满烦燥口渴便结等症。又何可不以虚治而不用以参乎?

况书有云。参同升麻则可以泻肺火。同茯苓则可以泻肾火。同麦冬则可以生脉。同黄耆甘草则可以退热。(出元素)是参更为泻火之剂。则参曷为不用。惟在虚实二字。早于平昔分辨明确。则用自不见误耳。(治病要着。)洁古谓其喘嗽不用。以其痰实气壅之故。若使肾虚气短喘促。岂能禁而不用乎?仲景谓其肺寒而嗽勿用。以其寒束热邪。壅滞在肺之故。若使自汗恶寒而嗽。岂能禁而不用乎?东垣谓其久病郁热在肺勿用。以其火郁于内不宜用补之故。若使肺虚火旺。气短汗出。岂能禁而不用乎?丹溪谓其诸痛不宜骤用。以其邪气方锐不可用补之故。若使里虚吐利。及久病胃弱。与虚痛喜按之类。岂可禁而不用乎?节斋谓其阴虚火旺吐血勿用。以其血虚火亢之故。若使自汗气短。肢寒脉虚。岂可禁而不用乎?夫虚实二字。最宜相较。(言闻曰。凡人面白面黄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肾气不足。可用也。面赤面黑者气壮神强。不可用也。脉之浮而芤濡虚大迟缓无力。沉而迟涩弱细结代无力者。皆虚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长紧实滑数有力者。皆火郁内实。不可用也。)果其气衰火熄。则参虽同附桂。可投。如其火旺气促。则参即同知柏。切忌。至于阴气稍虚。阳气更弱。阴不受火熏蒸者。则可用参为君。阴气稍衰。阳气更弱。而火稍见其盛者。则可用参为佐。盖阳有生阴之功。阴无益阳之理。参虽号为补阳助气。而亦可以滋阴生血耳。是以古人补血用四物。而必兼参同用者。义实基此。(杲曰。古人血脱者益气。盖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乃生。阳生则阴长。血乃旺也。若单用补血药。血无由而生矣。素问言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故补气须用人参。血虚者亦须用之。)非若黄耆性禀纯阳。阴气绝少。而于火盛血燥不宜。沙参甘淡性寒。功专泻肺。而补绝少。玄参苦咸寒滑。色黑入肾。止治肾经无根之火攻于咽喉。不能于气有益。葳蕤甘平。虽能补中益气。而质润味淡。止能润肺止嗽。兼治风湿。仍非肺分气药耳。故书载参益土生金。明目开心。益智添精助神定惊止悸。(正气得补。邪火自退。)解渴除烦。(气补则火不浮。而烦自除。气补则津上升。而渴自止。)通经生脉。(气补则血随气以行。而脉自至。)破积消痰。(气运则食自化。而积可破。气旺则水可利。而痰自消。)发热自汗。(气补而阳得固。)多梦纷纭。(气补而神克聚。)呕哕反胃。虚咳喘促。(气补而肺与胃克安。)久病滑泄。(气补而清得上升。)淋沥胀满。(气补而浊得下降。)中暑中风。(气补而邪得外解。)一切气虚血损之症。(气补而血得内固。)皆所必用。至云参畏灵脂。而亦有参同用以治月闭。是畏而不畏也。参恶皂荚。而亦有参同用以名交泰丸。是恶而不恶也。参反藜芦。而亦有参同用以取涌越。是盖借此以激其怒。虽反而不反也。然非深于医者。不能以知其奥耳。(出言闻氏)但参本温。积温亦能成热。故阴虚火亢咳嗽喘逆者为切忌焉。参以黄润紧实似人者佳。上党虽为参产道地。然民久置不采。(时珍曰。上党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是辽参。)今有所云党参者。皆是假物。(时珍曰。伪者皆以沙参桔梗。采根造作乱之。沙参体虚无心而味淡。荠 体虚无心。桔梗体坚有心而味苦。人参体实而味甘。微带苦。)其次百济所出。力薄上党。又其次高丽辽东所出。力薄百济。用皆忌铁。久留经年。须用淋过灶灰晒干。及或炒米同参纳入瓷器收藏。参须性主下泄。与紫菀当归之尾破血意义相同。滑脱则忌。参芦功主上涌。气虚火炎亦忌。但体虚痰壅。用之可代瓜蒂。山西太行新出党参。其性止能清肺。并无补益。与于久经封禁真正之党参。绝不相同。另有义详党参论内。所当并考参观。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求真》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求真》书籍目录
  1. 人参《本草求真》
  2. 人参《证类本草》
  3. 人参《本草新编》
  4. 人参《医学入门》
  5. 人参《本经逢原》
  6. 人参《冯氏锦囊秘录》
  7. 人参《本草从新》
  8. 人参《本草易读》
  9. 人参《医方考》
  10. 人参《本草蒙筌》
  11. 人参《得配本草》
  12. 人参《本草备要》
  13. 人参《本草思辨录》
  14. 人参《汤液本草》
  15. 人参《本草崇原》
  16. 人参《本草衍义》
  17. 人参《本草便读》
  18. 人参《海药本草》
  19. 人参《本草经解》
  20. 人参《吴普本草》
  21. 人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2. 人参《新修本草》
  23. 人参《名医别录》
  24. 人参《本草经集注》
  25. 人参《本草择要纲目》
  26. 人参《长沙药解》
  27. 人参《本草害利》
  28. 人参《药笼小品》
  29. 人参《本草撮要》
  30. 人参《千金翼方》
  31. 人参《外科全生集》

《本草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