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血
血为人身之宝。安可言下。然有血瘀之极。积而为块。温之徒以增热。凉之或以增滞。惟取疏动走泄。苦咸烈毒之品。以为驱逐。则血自尔不凝。按书所载破血下血。药类甚众。要在审症明确。则于治方不谬。如症兼寒兼热。内结不解。则宜用以莪术桃仁郁金母草以为之破。取其辛以。苦以降结之意也。瘀气结甚。则宜用以斑蝥干漆以为之降。取其气味猛烈。得以骤解之意也。寒气既除。内结滋甚。则宜用以丹参郁李没药姜黄三七紫菀柴参贯众以为之下。取其苦以善降。不令内滞之意也!寒气既除。瘀滞不化。则宜用以蒲黄苏木以为之疏。取其气味宣泄。不令郁滞之意也至有借食人血以治血。则有虻虫水蛭可用。借其咸味引血下走。则有茜草血竭瓦楞紫贝 虫鳖甲可取。借其质轻灵活不滞。则有莲藕花蕊石可投。借其阴气偏布可解。则有螃蟹蚯蚓可啖。借其酸涩咸臭以解。则有皂矾五灵脂可入。惟有苦温而破。则又更有刘寄奴等味。但刘寄奴自然铜古文钱三七血竭没药 虫。则于跌仆损伤而用。蚯蚓则于解毒而用。丹参则于血瘀神志不安而用。水蛭虻虫桃仁。则于蓄血而用。花蕊石则于金疮血出而用。五灵脂益母草蒲黄。则于妇人血滞而用。茜草则于妇人经闭不解而用。瓦楞子则为妇人块积而用。斑蝥则为恶疮恶毒而用。郁金则为血瘀胞络痰气积聚而用。莪术则为血瘀积痛不解而用。郁李仁则为行水破血而用。干漆则为铲除老血蛊积而用。紫贝则为血蛊水积而用。贯众则为时行不正而用。鳖甲则为劳热骨蒸而用。紫参则为血痢痈肿而用。姜黄则为脾中血滞而用。苏木则为表里风起而用。皂矾则为收痰杀虫除湿而用。生藕则为通调津液而用也。至于斑蝥干漆三七水蛭虻虫 虫螃蟹瓦楞子花蕊石。尤为诸剂中败血之最。用之须当审顾。不可稍有忽略。以致损人元气于不测中也!

- 下血《本草求真》
- 下血《古今医案按》
- 下血《卫生易简方》
- 下血《证治准绳·杂病》
- 下血《丹溪心法》
- 下血《证治准绳·类方》
- 下血《仁术便览》
- 下血《续名医类案》
- 下血《伤寒大白》
- 下血《续名医类案》
- 下血《丹溪手镜》
- 下血《医学纲目》
- 下血《丹溪治法心要》
- 下血《医学纲目》
- 下血《扁鹊心书》
- 下血《杂病治例》
- 下血《针灸素难要旨》
- 下血《中医词典》
- 下血《金匮钩玄》
- 下血《千金翼方》
- 下血《盘珠集胎产症治》
- 下虚眩晕之方《金匮翼》
- 下血(方十一首)##《备急千金要方》
- 下虚补之《痰火点雪》
- 下血不止《奇方类编》
- 下胁痈《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下血赤小豆当归散《奇方类编》
- 下消《药症忌宜》
- 下血久不止用断红丸诗《医学实在易》
- 下消《中医词典》
- 下血门《张氏医通》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