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
燥为六淫之一。何肺多以燥见。以肺处于高源而燥。故肺独以燥名也。然肺燥烈不润。则脾自必见枯。血亦自必见槁。精亦自必见竭。肠亦自必见涸。又安有肺燥而不与之俱燥哉?是以治燥而在于肺。则有葳蕤人乳阿胶熟蜜榧实以润之矣。治燥而在于脾。(脾燥。)则有山药黄精羊肉人乳猪肉以润之矣。治燥而在于肝。(肝燥。)则有荔枝阿胶桑寄生何首乌狗脊麋茸獭肝紫河车兔屎以润之矣。治燥而在于肾。(肾燥。)则有冬青子燕窝桑寄生枸杞龟板龟胶胡麻冬葵子榆白皮黑铅桑螵蛸楮实磁石以润之矣。治燥而在于心。(心燥。)则有柏子仁龟板食盐以润之矣。治燥而在于大肠。(大肠燥。)则有胡麻枸杞花生苁蓉油当归锁阳蜂蜜以润之矣。至于因风而燥。(风燥。)则有羌活秦艽防风。因火而燥。(火燥。)则有黄芩麦冬。因热而燥。则有石膏知母生地大黄朴硝。(经曰。以苦下之。)然此人所皆知。其有水极而燥。(水燥。)寒极而燥。(寒燥。)人绝不晓。盖水冲击横溢。血气不周。上下隔绝。而症有不燥乎?寒冻不解。津无气化。而症有不燥乎?如大便秘结。症果属热。用以大黄以下。其燥自开。症果属燥。用以胡麻火麻以润。其燥亦开。若使燥属于寒。在表(表寒。)则当用以麻桂羌防细辛以开其郁。在里(里寒。)则当用以硫黄巴豆半夏以开其结。在中(中寒。)则当用以香砂姜半以通其滞。(经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平。)水燥而溺不通。在寒(水燥因寒。)则当用以苓桂。在热(水燥因热。)则当用以知柏。若使寒热皆见。(水燥寒热俱见。)
则治又当用以四苓。至于燥气结极而有块硬不消。(燥极成块。)则治又当用以食盐芒硝海藻等药以为之软。其燥无有不化。易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治燥必兼治火。然苟如此通活。则遇燥皆识。治无不效。又奚必仅以所见之燥为拘哉?
经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属金。苦属火。火能胜金。故治以苦温。甘能缓。辛能润。苦能下。故以为佐也。)五运。(阳明司天。卯酉。阳明在泉。子午。)
〔通燥〕
〔通寒燥〕
〔通热燥〕
大黄 猪胆汁 食盐
〔软坚〕
海狗肾(肾) 牡蛎(肾) 海带(肾) 昆布(肾) 食盐(肾) 青盐(肾) 蛤蜊粉(肾) 海石(肾) 白梅(肾) 芒硝(肠胃) 虫(肝) 紫贝(肝脾) 凤仙子(骨穴硬处)

- 燥《本草求真》
- 燥《顾松园医镜》
- 燥《儒门事亲》
- 燥《临证指南医案》
- 燥《银海指南》
- 燥《张氏医通》
- 燥《医学启源》
- 燥《医述》
- 燥《邵兰荪医案》
- 燥《续名医类案》
- 燥《也是山人医案》
- 燥《医学传灯》
- 燥(燥气)《中医名词词典》
- 燥《杂病治例》
- 燥病《温病正宗》
- 燥《食鉴本草》
- 燥病《眉寿堂方案选存》
- 燥《中医词典》
- 燥病辨脉《温病正宗》
- 噪声性聋《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
- 燥病的预报《中医疾病预测》
- 噪声性耳聋《耳鼻咽喉外科学》
- 燥疮候《诸病源候论》
- 噪声环境对营养素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 燥毒《中医词典》
- 造字《思考中医》
- 燥瘑疮《中医词典》
- 造针法《医学入门》
- 燥何以配金《思考中医》
- 造楂糕法《古今医统大全》
- 燥化阳明《中医词典》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