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湿
经曰。半身以上。风受之也。半身以下。湿受之也。然有湿不下受。而湿偏从上感。则湿又当上治。盖湿无风不行。如风在上。其湿从风以至者。则为风湿。是风是湿。非散不愈也。湿值于寒。寒气凛冽。其湿由寒至者。则为寒湿。是寒是湿。亦非由散不除也。且有好食生冷。留滞肠胃。合于两露感冒。留结不解。随气胜复。变为寒热。以致头重如裹。皮肉筋脉。皆为湿痹。则不得不从开发以泄其势。然散湿之药不一。有止就湿而言散者。如苍术之属是也。有因风湿而言散者。如白芷羌活独活防风寄生葳蕤秦艽巴戟狗脊灵仙海桐皮草苍耳子萆 茵芋之属是也。有就寒湿而言散者。如五加皮天雄蔓荆子僵蚕细辛之属是也。有兼风热而言散者。如芜荑之属是也。有就热湿而言散者。如香薷之属是也。有就痰湿而言散者。如半夏之属是也。至湿而在胸腹。症见痞满。宜用川朴以散之。湿在肌肉。症见肤肿。宜用排草以洗之。湿在肠胃。挟风而见拘挛痹痛。宜用秦艽以除之。湿在筋骨而见头面不利。宜用蔓荆子以治之。此皆就表就上。受湿论治。故以散名。若使湿从下受。及已内入为患。则又另有渗湿泻湿诸法。而非斯药所可统而归之也。

- 散湿《本草求真》
- 散热饮子《仁术便览》
- 散湿之剂《金匮翼》
- 散热过程《生理学》
- 散抟(tuán,音团)《中医词典》
- 散热《本草求真》
- 散下《中医词典》
- 散气之剂《金匮翼》
- 散笑《中医词典》
- 散品《外科选要》
- 散血《明目至宝》
- 散脉(阴)《脉诀汇辨》
- 散血散《仙传外科集验方》
- 散脉《脉理求真》
- 散血散《明目至宝》
- 散脉《诊家正眼》
- 散血散《明目至宝》
- 散脉《中医词典》
- 散叶脉《中医词典》
- 散脉《中医名词词典》
- 散翳《中医词典》
- 散略《张氏医通》
- 散翳歌《眼科心法要诀》
- 散略《景岳全书》
- 散翳歌《医宗金鉴》
- 散类《胎产指南》
- 散翳内障《中医词典》
- 散类《活幼心书》
- 散翳内障《秘传眼科龙木论》
- 散类《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散翳内障《明目至宝》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