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
(畜)补脾固中
牛肉(专入脾)。本属土。若属黄牛。色犹得正。治能补土固中。(土居中。)益气止渴。(气益。则津生渴止。)功与黄 无异。故三疟久病。日服黄牛汤。能令日渐轻强而无肿胀之病。其效可知。即丹溪倒仓法。治停痰积血。胶聚于肠胃回肠曲折之处。发为瘫痪痨瘵蛊胀膈噎。非丸散所能及者。用此因泻为补。借补为泻。踵其曲折。如洪水泛涨。陈朽顺流而下。沉 悉去。大有再造之功。中年后行一二次。亦却疾养寿之一助。(朱震亨倒仓论曰。肠胃为积谷之室。故谓之仓。倒者推陈以致新也。胃属土。受物而不能自运。七情五味有伤中宫。停痰积血。互相纠缠。发为瘫痪。为痨瘵。为蛊胀。成形成质。为窠为臼。以生百病。而中宫愆和。自非丸散所能去也。此方出自西域异人。其法用黄肥牡牛肉二十斤。长流水煮成糜。去滓。滤取液。再熬成琥珀色。取之。每饮一钟。随饮至数十钟。寒月温饮。病在上则令吐。在下则令利。在中则令吐而利。在人活变。吐利后渴。即服其小便一二碗。亦可荡涤余垢。睡二日。乃食淡粥。养半月。即精神强健。沉 悉去也。须断房事半年牛肉五年而安。)此为补中之剂。非若汗吐下药能以伤人。亦奇方也。但病非肠胃者不得遽行是法。牛有黄牛水牛之分。故黄牛性温。而水牛性平。白水牛可治反胃吐食。肠结不通。牛乳味甘微寒。亦治脾胃枯槁。噎膈反胃。(噎膈形类甚多。然大要皆属精枯泽竭。气逆上攻所致。故食不能入喉入膈而自下也。且人脏腑亏损。津竭气逆。浑身痰窒。用以辛香燥膈劫痰。未尝不快。然旋劫旋生。旋燥旋阻。痰愈且盛。津液见枯。清道厌会。无不阻塞。虽水与饮类可以入喉不逆。而坚硬食物。每至厌会即返。曰噎。至膈阻绝吐出。曰膈。况肾主五液二便。与膀胱一表一里。肾水既槁。阳火偏胜。煎熬津液。三阳热结。前后闭塞。口既不通。必反于上。直犯清道。上冲吸门咽喉。所食多噎不下。故经有言三阳结谓之膈。朱震亨曰。反胃噎膈。大便燥结。宜牛乳羊乳。时时咽之。兼服四物汤为上策。不可服人乳。人乳有五味之毒。七情之火也。)牛肉病独肝黑身白头者。切忌。同猪肉食。则生寸白虫。

- 牛肉《本草求真》
- 牛肉《医学入门》
- 牛肉《本草分经》
- 牛肉《本草易读》
- 牛肉(《名医别录》)《中医饮食营养学》
- 牛肉《本草备要》
- 牛肉反红荆之目睹《医学衷中参西录》
- 牛肉《饮膳正要》
- 牛肉积《中医词典》
- 牛肉《玉楸药解》
- 牛肉积《中医词典》
- 牛肉《服食导饵》
- 牛肉脯《饮膳正要》
- 牛前蹄病秘方《华佗神方》
- 牛肉脯《食疗方》
- 牛萍茶《茶饮保健》
- 牛肉绦虫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牛皮癣方《奇方类编》
- 牛乳《千金翼方》
- 牛皮癣疮《回生集》
- 牛乳《本草经集注》
- 牛皮癣《中医外科学》
- 牛乳《新修本草》
- 牛皮癣《奇效简便良方》
- 牛乳《本草易读》
- 牛皮癣《中医词典》
- 牛乳《医学入门》
- 牛皮癣《中医词典》
- 牛乳《证类本草》
- 牛皮癣《中医名词词典》
- 牛乳《顾松园医镜》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