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毒
内经曰。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又曰。诸痛疮痒。皆属心火。又观丹溪有言。痈疽皆因阴阳相滞而生。则是痈疽之发。固合内外皆致。而不仅于肉里所见已也。但其毒瓦斯未深。等于伤寒。邪初在表。其药止宜升发。而不遽用苦寒。俾其毒从外发。若稍入内为殃。则毒势缠绵不已。而有毒瓦斯攻心必死之候矣!予按发毒之药。品类甚多。凡三阳升麻柴葛羌防白芷荆芥薄荷桔梗等药。何一不为发毒散毒之最。山甲皂角等药。何一不为驱毒追毒之方。至于蜈蚣则能通瘀散结。蛇蜕则能辟恶。野菊花则能散火逐气。王不留行则能行气宣滞。皆为祛散恶毒之剂。外有蟾酥蟾蜍。力能透拔风邪火毒。象牙力能拔毒外脱。枫香力能透毒外出。人牙力能入肾推毒。胡桐泪力能引吐热毒在膈。轻粉黄丹银朱。力能制外痈疽疮疥。蝼蛄蓖麻。力能通水开窍。拔毒外行。若在芙蓉花。则药虽属清凉。而仍兼有表性。是以用此以为敷毒箍毒之方。余则治毒之剂。审其性有苦寒之味者。应另列于解毒之中。不可入于剂例。俾人皆知毒从外发。不得竟用内药内陷云。

- 发毒《本草求真》
- 发丹《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发端统论《医学集成》
- 发疮《广瘟疫论》
- 发耳《中医词典》
- 发喘歌《伤寒百证歌》
- 发凡《济生集》
- 发喘《伤科汇纂》
- 发凡《医方论》
- 发喘《伤寒捷诀》
- 发绀《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发喘《产宝》
- 发哽《中医词典》
- 发搐真假《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发功《气功外气疗法》
- 发搐阴阳(附天吊慢脾风)《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发功中的气形《气功外气疗法》
- 发搐逆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发光免疫技术《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发搐黑陷《奇效简便良方》
- 发汗《傅青主男科》
- 发搐第十四问《婴童百问》
- 发汗《伤寒捷诀》
- 发搐(悸症)《经验麻科》
- 发汗别法《伤寒补例》
- 发搐《药症忌宜》
- 发汗不用燥药论《医学源流论》
- 发搐《麻科活人全书》
- 发汗动血证八 少阴九《伤寒悬解》
- 发搐《保婴撮要》
- 发汗鼓粥《保健药膳》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