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
(菽豆)利肠胃湿热
豌豆(专入脾胃)。即寒豆也。(一名毕豆胡豆。)味甘气平无毒。故书载入脾胃。利湿除热。凡人病因湿热。而见胀满消渴。溺闭寒热。热中吐逆泄 者。服此最宜。与病因湿热。而见痘疔紫黑而大。或黑坏而臭。或中有紫线。用此治无不效。(牛御史四圣丹。用豌豆四十九粒烧存性。头发灰三分。真珠十四粒。研为末。以油胭脂同杵成膏。先以簪挑破痘疔。呕去恶血。以少许点之。即时变色红活。)并或气虚病胀。用此同羊肉煮食。亦能奏功。盖缘此豆属土。故治亦在脾胃之病。但须假以佐使。如治痘疔入肌活血。必兼胭脂同投。入脾与胃补气。必兼羊肉同入。各有至理。非仅豌豆一味所能施也。出胡地。大如杏仁者是。

- 豌豆《本草求真》
- 豌豆《冯氏锦囊秘录》
- 豌豆《本草从新》
- 豌豆《饮食须知》
- 豌豆《本草分经》
- 豌豆《饮膳正要》
- 豌豆《本草撮要》
- 豌豆《本草纲目》
- 豌豆《药性切用》
- 湾《滇南本草》
- 豌豆斑疮《奇方类编》
- 弯针《中医词典》
- 豌豆疮《中医词典》
- 弯针《中医刺灸》
- 豌豆疮《急救广生集》
- 弯针《中医名词词典》
- 豌豆粥《保健药膳》
- 弯腰《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丸《中医名词词典》
- 弯曲菌感染《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丸《中医词典》
- 弯弓惊《幼科推拿秘书》
- 丸《冯氏锦囊秘录》
- 外眦《中医词典》
- 丸《苏沈良方》
- 外眦《中医名词词典》
- 丸《医方论》
- 外周血培养及染色体制片技术《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丸方《张聿青医案》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 丸剂《医院药学》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