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沙
(卵生)宣皮肤风湿
蚕沙(专入肝脾。兼入胃)。即晚蚕所出之屎也。玩书所着治功。多有祛风除湿之能。所述治症。多是肢节不遂。皮肤顽痹。腰膝冷痛。冷血瘀血。肠鸣消渴。烂弦风眼。缘蚕食而不饮。其食出则气燥。燥则可以胜湿去风。凡一切皮肤等疾。因于风湿而至者。(上症俱就风湿而言。)无不得此以为调治。且味辛而兼甘。故凡水火相激而见肠鸣。得此甘以和之。燥热而见消渴不止。得此辛以润之。(燥渴仍属风邪。故辛可以得润。)是以用此炒黄。袋盛浸酒。以去风缓不随。皮肤顽痹。(冠氏曰。醇酒三升。拌蚕沙五斗。蒸热铺暖室席上。令患冷风气痹人。以患处就卧。浓覆取汗。不愈。间日再作。须防昏闷。)暨烂弦风眼。用此油浸涂患即愈。(汪昂曰。目上下胞属脾。脾有风湿则虫生弦烂。用新瓦炙为末。少加雄黄麻油调敷。又治蛇串疮。有人食乌梢蛇浑身变黑。渐生鳞甲。见者惊缩。郑奠一令日服晚蚕沙五钱。尽一二斗。久之乃愈。)昔史国公用此浸酒。(色清味美。)以治风痹。义多根此。然惟晚者为良。早蚕者不堪入药。以饲火烘。故有毒也。

- 蚕沙《本草求真》
- 蚕沙《本草易读》
- 蚕砂《中药炮制》
- 蚕啮候《诸病源候论》
- 蚕砂《本经逢原》
- 蚕茧《本草分经》
- 蚕砂散《冯氏锦囊秘录》
- 蚕茧《本经逢原》
- 蚕蚀性角膜溃疡《眼科学》
- 蚕茧《本草易读》
- 蚕退《证类本草》
- 蚕蛾霜《古代房中秘方》
- 蚕退纸散《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蚕蛾散《救伤秘旨》
- 蚕蜕《本草衍义》
- 蚕豆中毒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蚕蜕《本经逢原》
- 蚕豆花《中药学》
- 蚕蜕《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蚕豆(《救荒本草》)《中医饮食营养学》
- 蚕咬《证治准绳·疡医》
- 蚕豆《滇南本草》
- 蚕咬《奇效简便良方》
- 蚕豆《药性切用》
- 蚕咬伤《外科证治全书》
- 蚕豆《本草撮要》
- 蚕咬伤门主方《疡医大全》
- 蚕豆《本草分经》
- 蚕蛹《药性切用》
- 蚕豆《本草从新》
- 蚕种《医宗金鉴》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