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
(乔木)除热散结清火
槐角(专入胃大肠。兼入肝)。即槐实。味苦酸咸。气寒无毒。入手足阳明大肠胃。及入足厥阴肝。凡因肝经热郁而致风眩烦闷。痔血肠风。并阴疮湿痒。目泪不止者。服此治无不效。(肛边发露肉珠。状如鼠乳。时出脓血。曰牡痔。肛边肿痛。生疮突出。肿至五六日。自溃出脓血者。曰牝痔。肛边生疮。颗颗发 。痒而复痛。更衣出清血者。曰脉痔。肠内结核。痛而有血。寒热往来。登厕脱肛者。曰肠痔。因便而清血随下者。曰血痔。又因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谷道 肉。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漏。疮内有虫。名虫痔。大法用槐角地榆生地。芩莲栀柏清热。防风秦艽祛风湿。当归人参和血生血。枳壳宽肠。升麻升提。治肠风略同。不宜专用凉。须当兼补剂收功。)以其气皆纯阴。为要药。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也。至书所云能疏肝经风热者。非是具有表性。得此则疏实。因热除而风自息之意。凡书所着治功。多有如此立说。不可不细体会而详究耳!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捶碎。牛乳拌蒸。(十月上已采。渍牛胆中。干百日。食后吞一枚。明目补脑。发白还黑。肠风痔血。尤宜服之。)槐花味苦独胜。其凉大肠血分更甚。凡大小便血。及目赤肿痛舌衄。并皆用之。(舌衄炒研渗之。)若虚寒无火切忌。陈者良。

- 槐角《本草求真》
- 槐胶《本草崇原》
- 槐角《本草害利》
- 槐胶《证类本草》
- 槐角《本草撮要》
- 槐花子《药笼小品》
- 槐角丸《冯氏锦囊秘录》
- 槐花一物散《医方考》
- 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槐花散《普济本事方》
- 槐角丸(加味槐角丸)《冯氏锦囊秘录》
- 槐花散《普济本事方》
- 槐角丸(加味槐角丸)《仁术便览》
- 槐花散《汤头歌诀》
- 槐角丸(加味槐角丸)《奇方类编》
- 槐花散《医方论》
- 槐角子《本草易读》
- 槐花散《明目至宝》
- 槐荆丸《儒门事亲》
- 槐花散《仁术便览》
- 槐梅膏《外科全生集》
- 槐花散《外科理例》
- 槐米《本草易读》
- 槐花散《医方考》
- 槐皮膏《备急千金要方》
- 槐花散《妇人大全良方》
- 槐蕊《得配本草》
- 槐花散《冯氏锦囊秘录》
- 槐实《神农本草经》
- 槐花酒《仁术便览》
- 槐实《雷公炮炙论》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