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气
气者人身之宝。周流一身。倾刻无间。稍有或乖。即为病矣。治之者。惟有保之养之。顺之和之。使之气常自若。岂有降伐其气而使不克自由哉?然河间谓人五志过极。皆为火。丹溪谓人气有余便是火。则是气过之极。亦为人身大患也。是以气之虚者宜补。气之降者宜升。气之闭者宜通。气之郁迫者宜宽。气之郁者宜泄。气之散者宜敛。气之脱者宜固。气之实而坚者。则又宜破宜降宜下而已。盖气之源。发于肾。统于脾。而气之出。由于肺。则降之药。每出于肺居多。而肾与脾与肝。止偶见其一二而已。如马兜铃非因入肺清热。而降其气乎。苏子非因入肺宽胸消痰。止嗽定喘。而下其气乎。杏仁非因入肺开散风寒。而下其气乎。枇杷叶非因入肺而降其气乎。葶苈非因入肺消水而下其气乎。桑白皮非因入肺利水而通其气乎。旋复花非因入肺消痰除结而下其气乎。栝蒌花粉。非因入肺消痰清火。而下其气乎。续随子非因入肺。而中之滞乎。枳壳非因入肺宽胸开膈。而破其气乎。若在枳实降气。则在胸膈之下。三棱破气。则在肝经血分之中。赭石则入心肝二经。凉血解热。而气得石以压而平。郁李则入脾中。而兼行水破瘀。山甲则破痈毒结聚之气。而血亦消。荞麦则消肠中积滞之气。炒熟莱菔子则下肺喘而消脾滞。至于沉香补骨脂。是引肾真火收纳归宅。黑铅是引肾真水收纳归宅。皆能定喘。凡此皆属降剂。一有错误。生死反掌。治之者可不熟思而详辨乎?

- 下气《本草求真》
- 下气《保婴撮要》
- 下气海《中医词典》
- 下气《证治准绳·幼科》
- 下气汤《备急千金要方》
- 下气《证治准绳·幼科》
- 下气汤《备急千金要方》
- 下气《医学纲目》
- 下腔静脉《临床肝移植》
- 下气《中医词典》
- 下腔静脉的属支《人体解剖学》
- 下气《千金翼方》
- 下窍《中医名词词典》
- 下气《中医名词词典》
- 下窍《中医词典》
- 下期《伤寒说意》
- 下丘脑《生理学》
- 下迫《中医词典》
-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功能及调节《临床生物化学》
- 下迫《中医名词词典》
- 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生理学》
- 下品《中医词典》
-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病理学》
- 下篇读法《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下丘脑和腺垂体与其它内分泌腺的相互关系《组织学与胚胎学》
- 下睥《中医词典》
- 下丘脑及垂体后叶疾病《病理学》
- 下痞《中医词典》
- 下丘脑疾病《内分泌学》
- 下脓血证《伤寒九十论》
- 下丘脑调节肽《生理学》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