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得土中清阳之气,禀春生少阳之令而生。味甘微寒,无毒。气味均齐,不浓不薄,生多于降。又曰∶微温者,言其功用也∶云微寒者,言其所禀也。有采来入沸汤,略沸即取起,焙干或生,置无风处阴干。凡带生而采者,有皮力大;过熟而采者,无皮力驯。临用切薄片,银石器中慢火熬汁。如入丸散,隔纸微火焙燥。如欲久藏,和炒米拌匀,同纳瓶中封固,则久藏不坏,且得谷气也。

人参味甘,合五行之正;性温,得四气之和。受天春升生发之气,禀地清阳至和之精,状类人形,上应瑶光;故能回阳气于垂绝,却虚邪于俄顷,功魁群草,力等珍丹。

入脾、肺二经,诸虚皆调,五脏均补。虚人服之,如阳春一至,万物发生,犹饥得食。

渴之得饮。至如肥白人任多服。苍黑人宜少投,亦言其概耳。益五脏真元不足,理肺金虚促短气,泻心肺脾胃火邪,治劳伤虚火上逆,健脉理中,生津止渴,开心益智,滋补元阳,却惊悸。除梦邪、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破坚积,宣壅滞,除健忘,兴阳道,益精神,安魂魄。气壮而胃自开,气和而食自化,退虚火之圣药也。功专补中,然有虚寒虚热之宜忌。今古议论,纷纭不一,总寒热不拘,而虚实须别。如止虚弱,单服何疑?倘有寒热偏症,便兼药用,寒温热凉,配制得法,则寒热皆所相宜,但贵审虚实之的确耳。气虚者固不可遗,血虚者亦不可缺,无阳则阴无以生,而血脱者补气,气为水母也。诚能挽功垂绝,从无形生出有形。多服宣通,少服壅滞。同苓术则燥湿,同熟地则滋补,同麦冬则清润,所佐异而功效便殊矣。至若肺脉洪实,火气方逆,血热妄行,气尚未虚,痧症初发,斑点未形,伤寒始作,邪热方炽,用之殆害,咎在人而不在药耳。至于醒酒之功,以酒能大伤元气,故培精力,以胜酒毒也。及久溃疽,外科掺药中用之,久患目疾,眼科净药中用之,咸获其效,则其内服补虚培元之功,更可见矣。无神之肌肉皮毛受伤,皆假此而保全,何况有神有情之脏腑!气血阴阳危困,能不藉此以挽救乎!?若炼膏投服,功力更优,韩飞霞曰∶人参炼膏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一切产后病后,及痈疽出脓后,元气未复者大获奇效。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之圣药也。戒用于三日之前,补元气而和中,生津液而止渴,安神健脉,托里排脓,气虚痘疹必用,既可补中以杜内陷,复能固表以免外剥,使正胜于邪,驱毒出外,俾毒假浆成毒,从浆化,虽有强邪,勿能为害。盖无形之元气,能生发而不穷,则有形之疾病。渐可消弭于无事也。但热毒盛时禁用;血热痘初禁用;痰壅症禁用∶肺热咳甚者禁用。必不得已,以苦茶汤浸过用无妨,此权宜之术耳。有同陈皮煎服者,反能盗泄元气。故补太虚之证,所不宜并服也。古人消导药中用之,使气壮而营运自健,助其脾之所能也。发散药中用之,乃养正而驱邪得力,令邪无可留之地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冯氏锦囊秘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冯氏锦囊秘录》书籍目录
  1. 人参《冯氏锦囊秘录》
  2. 人参《本草易读》
  3. 人参《医学入门》
  4. 人参《本草蒙筌》
  5. 人参《证类本草》
  6. 人参《本草备要》
  7. 人参《本草求真》
  8. 人参《汤液本草》
  9. 人参《本草新编》
  10. 人参《本草衍义》
  11. 人参《本经逢原》
  12. 人参《海药本草》
  13. 人参《本草从新》
  14. 人参《吴普本草》
  15. 人参《医方考》
  16. 人参《新修本草》
  17. 人参《得配本草》
  18. 人参《本草经集注》
  19. 人参《本草思辨录》
  20. 人参《长沙药解》
  21. 人参《本草崇原》
  22. 人参《药笼小品》
  23. 人参《本草便读》
  24. 人参《千金翼方》
  25. 人参《本草经解》
  26. 人参《雷公炮制药性解》
  27. 人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8. 人参《雷公炮炙论》
  29. 人参《名医别录》
  30. 人参《本草纲目》
  31. 人参《本草择要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