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
痰病本于人身浊气浊液所致。故书多责于脾。谓其脾气清彻。则痰不生。脾气混浊。则痰始成。又考书言。痰之标在脾。而痰之本在肾。盖以脾属后天。肾属先天。凡后天之病。未有不根先天之所致也。惟是痰症异形。变幻莫测。故书所论治法。多不一端。而药亦不一致。即以散痰药论之。如生姜胡椒。是门之痰也。神曲半夏橘皮菖蒲。是闭之痰也。南星皂角白芥僵蚕白附乌尖附天麻白前。是散风湿之痰也。凡此因有不同。而散有各别如此。且即吐痰以论。如木鳖青木香。非吐热毒在膈之痰乎!瓜蒂胡桐泪。非吐热结在膈之痰乎!
蜀漆常山。非吐积饮在于心下之意乎!乌尖附。非吐风痰在膈之意乎!生莱菔子。非吐气痰在膈之意乎!砒石。非吐寒痰在膈之意乎。桔梗芦皂白二矾。非吐风痰热痰在膈之意乎!参芦。非吐虚痰在膈之意乎!凡此痰有不同。而吐有各别如此。更即以论。如栝蒌花粉贝母生白果旋复花杏仁诃子。是降在肺之痰矣。但贝母则兼心痰同理。白矾密陀僧射干。是降在脾之痰矣。但射干则兼心痰共除。海石沉香。是降在肾之痰矣。但沉香则兼肾气同治。海石则兼肺气并驱。鹤虱磁石牛黄前胡蓬砂礞石。是降在肝之痰矣。但牛黄则兼心痰皆祛。若在竹沥则治皮里膜外之痰。凡此痰有不同。而降有各别如斯。惟有火衰寒胜。痰气上沸。(水沸为痰。)非用六味不能以收。水气上逆。脾气不运。(水泛为痰。)非用八味六君四君不能以去。此惟深于医者。始能以明其蕴。若使初学褊浅。则惟知用竹沥贝母牛黄礞石等剂。又乌知其医理活变。固有若是其神者乎。此治痰之大法也。
〔表痰宜散〕
生姜(肺寒) 胡椒(胃寒) 半夏(脾胃胆湿) 神曲(脾胃湿) 天南星(肝脾肺风) 皂角(肝肺大肠风) 白芥子(肺风) 僵蚕(肝风) 白附子(胃风) 大皂(肝肺大肠湿)乌尖附(肾风) 石菖蒲(心湿) 天麻(肝风) 橘皮(脾肺湿) 白前(肺风)
〔膈痰宜吐〕
木鳖(外治热毒) 生莱菔(肺脾气) 瓜蒂(脾肺胃热结) 藜芦(肺胃风) 常山(心下积饮) 胆矾(肝胆肺脾) 白矾(脾胃湿热) 蜀漆(心下积饮) 食盐(心肾引水) 乌尖附(肾风) 砒石(肠胃寒) 青木香(肺热毒) 桔梗芦(肺风) 胡桐泪(胃热) 皂矾(肝脾湿热) 人参芦(肺虚) 栀子(心肺热)
〔实痰宜降〕
栝蒌实(肺) 花粉(肺) 磁石(肾) 牛黄(心肝) 贝母(肺) 竹沥(经络)白矾(脾) 生白果(肺) 蓬砂(肝) 前胡(肝胆) 儿茶(心脾) 射干(心脾)旋复花(大肠肺)杏仁(肺) 海石(肺肾气) 沉香(肾气) 土贝母(心肺) 鹤虱(肝) 诃子(大肠肺) 密陀僧(脾) 礞石(肝)
〔寒痰宜燥〕

- 痰《本草求真》
- 痰《古今医案按》
- 痰《明医指掌》
- 痰《医碥》
- 痰《明医指掌》
- 痰《医碥》
- 痰《明医指掌》
- 痰《临证指南医案》
- 痰《明医指掌》
- 痰《医述》
- 痰《丹溪心法》
- 痰《医述》
- 痰《丹溪治法心要》
- 痰《续名医类案》
- 痰《痘疹心法要诀》
- 痰《医宗金鉴》
- 痰《瘴疟指南》
- 痰《重订灵兰要览》
- 痰《也是山人医案》
- 痰《食鉴本草》
- 痰《金匮钩玄》
- 痰《中医词典》
- 痰(饣曹)《中医词典》
- 痰《中医名词词典》
- 痰包《中医名词词典》
- 谈元贤《中医词典》
- 痰包《中医词典》
- 谈笑(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 痰包《医宗金鉴》
- 谈谈肿瘤抗原《免疫与健康》
- 痰包《外科心法要诀》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