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矾
(石)逐热痰下泄上涌
白矾(专入脾)。气味酸寒。则其清热收热可知。何书又言燥痰。若于寒字相悖。书言能治风痰。若于收字涩字相殊。不知书之所云能燥痰者。非其气味温热。而可以燥而即化。实以收其燥湿初起。使之下坠。不使留滞而不解也。(泄即是收。)且其酸而兼咸。则收涩之中。尚有追涎逐降之力。非即不燥之燥乎?所谓能治风痰者。其酸苦涌泄。兼因风邪初客。合以皂荚等味研服。则能使之上涌。岂其风热历久。深入不解。而即可以上涌乎?是以风痰泄痢崩带。用此以收即愈。(收)诸血脱肛阴挺。(肝火)崩带风眼。痰饮疮疡。用此以涩即效。(涩)喉痹痈疽蛇伤蛊毒。用此酸寒以解即除。(酸)治虽有四。然总取其酸涩寒咸为功。以为逐热去涎之味。但暂用则可。久服则于精血有损。(宗 曰。损心肺却水故也。水化书纸上。干则水不能濡。故知其性却水。李迅痈疽方云。凡人病痈疽发背。不问老少。皆宜服黄矾丸。服至一两以上。无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动脏腑。活人不可胜数。用明亮白矾一两。生研。以好黄蜡七钱。熔化。和丸梧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二十丸。熟水送下。如未破则内消。已破即便合。如服金石发疮。以白矾末酒服即效。)古言服损心肺伤骨。义根于是。岂正本求源之治欤!取洁白光莹者佳。火 用。(以火 地。洒水于上。布地。以盘覆之。四面灰拥。一日夜矾飞盘上。扫收之。为矾精。未尽者。更如前法。再以陈苦酒化之。名矾华。七日可用。百日更佳。)甘草为使。畏麻黄。恶牡蛎。

- 白矾《本草求真》
- 白矾《顾松园医镜》
- 白矾《本草从新》
- 白矾《医学入门》
- 白矾《本草便读》
- 白矾《本草易读》
- 白矾《本草分经》
- 白矾《本草备要》
- 白矾《本草撮要》
- 白矾《汤液本草》
- 白矾《药性切用》
- 白矾《药笼小品》
- 白矾半夏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白矾《雷公炮炙论》
- 白矾散《冯氏锦囊秘录》
- 白发候《诸病源候论》
- 白矾散《妇人大全良方》
- 白发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 白矾散《医学心悟》
- 白发《中医词典》
- 白矾石《吴普本草》
- 白发《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白粉《汤液本草》
- 白垩丸《备急千金要方》
- 白粉《药征续编》
- 白垩丸《备急千金要方》
- 白粉散《小儿药证直诀》
- 白垩丸《备急千金要方》
- 白凤膏(自制)《何氏虚劳心传》
- 白垩土《药性切用》
- 白茯苓《雷公炮制药性解》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