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

《得配本草》书籍目录

一名黄参

茯苓马蔺为之使。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卤咸、人溲。反藜芦。忌铁器。动紫石英

甘、微苦。生微凉,熟微温。入手太阴经气分。能通行十二经,大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补阳以生阴,崇土以制火。阳气暴脱,能回之于无何有之乡。阴血崩溃,能障之于已决裂之后。阳气虚者,固所必需。阴血虚者,亦不可缺。(有一等真阴亏损,而邪火烁于表里,神魂躁动,内外枯热,真正阴虚之证,若过服之,反能助热,所谓阳旺则阴愈消,当用纯甘壮水之品。)得茯苓,泻肾热。(肾脏虚则热。)得当归,活血。配广皮,理气。

磁石,治喘咳。(气虚上浮。)配苏木,治血瘀发喘。配藜芦,涌吐痰在胸膈。佐石菖蒲莲肉,治产后不语。佐羊肉,补形。使龙骨,摄精。入峻补药,崇土以制相火。入消导药,营运益健。入大寒药,扶胃使不减食。入发散药,驱邪有力。(宜少用以佐之。)

去芦,隔纸焙熟用。土虚火旺,宜生用。脾虚肺怯,宜熟用。补元恐其助火,加天冬制之。

恐气滞,加川贝理之。加枇杷叶,并治反胃。久虚目疾者,煎汁频洗自愈。肺热,精涸火炎,血热妄行者,皆禁用。(以其能升五脏之阳。)怪症∶遍身皮肉混混如波浪声,痒不可忍,搔之血出不止,谓之气奔。

人参、苦杖、青盐

参须

下泄虚邪。

参芦

涌吐痰涎。体虚者可代瓜蒂。丹溪曰∶参补阳中之阴,芦泻太阴之阳也。

用参之误,一由于症,一由于脉。阴虚火从内炎,濡润之剂,填补其内,或半载,或一年,奏功不速。辄疑养阴之药其力缓,非补气不足以生阴,必用参其功始速,投人参滋水之剂,胃气暂壮,饮食加增,恰有似乎神旺者,因即逐日用之,以祈速效。岂知阴虚火炎者,更非肺热之谓,肺热者元阴亏而邪火烁金,用参恐补气以助火,肺热还伤其肺。若精液枯涸,譬如天干地燥,溪水断流,惟有滋水以润其燥烈而已。进人参则升气助火,未有不燥烈而死者。此由外症不愈之误也。时行外感邪气,流于隧道,脉络为邪所窒塞而不通,按之非空虚则细弱,甚至微小如发,漂疾皮毛,略按全无,几欲脱而未脱。医者认作脱症,急用人参以回元气,反使邪气内着,火毒郁于里,寒厥见于外,更用姜、附以助参力,意以元阳复寒气自除,竟视人参为救人圣药,自恃为按脉无差,致令胃阴涸竭,五内枯槁,速之死而莫可救药者。此由脉息虚微之误也。参之误伤者甚众,兹特着其两端,以为司命者之戒。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得配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得配本草》书籍目录
  1. 人参《得配本草》
  2. 人参《医方考》
  3. 人参《本草思辨录》
  4. 人参《本草从新》
  5. 人参《本草崇原》
  6. 人参《本经逢原》
  7. 人参《本草便读》
  8. 人参《本草新编》
  9. 人参《本草经解》
  10. 人参《本草求真》
  11. 人参《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12. 人参《证类本草》
  13. 人参《名医别录》
  14. 人参《医学入门》
  15. 人参《本草择要纲目》
  16. 人参《冯氏锦囊秘录》
  17. 人参《本草害利》
  18. 人参《本草易读》
  19. 人参《本草撮要》
  20. 人参《本草蒙筌》
  21. 人参《外科全生集》
  22. 人参《本草备要》
  23. 人参《药性切用》
  24. 人参《汤液本草》
  25. 人参《药鉴》
  26. 人参《本草衍义》
  27. 人参《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28. 人参《海药本草》
  29. 人参《药征》
  30. 人参《吴普本草》
  31. 人参《本草乘雅半偈》

《得配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