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麻仁
(麻麦稻)润燥滑肠
火麻仁(专入脾胃大肠)。即今作布火麻之麻所产之子也。与胡麻之麻绝不相似。味甘性平。按书皆载缓脾利肠润燥。如伤寒阳明胃热。汗多便闭。治多用此。盖以胃府燥结。非此不解。(汪昂曰。胃热汗多便难。三者皆燥也。汗出愈多。则津枯而大便愈燥。仲景治脾约有麻仁丸。成无己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麻仁之甘以缓脾润燥。张子和曰。诸燥皆三阳病。)更能止渴通乳。及妇人难产。老人血虚。产后便秘最宜。(弘景曰。麻子中仁合丸药。并酿酒大善。但性滑利。许学士云。产后汗多则大便秘。难于用药。惟麻子粥最稳。不惟产后可服。凡老人诸虚风秘。皆得力也。)至云初服作泻。其说固是。久服能令肥健。有补中益气之功。亦是燥除血补而气自益之意。若云宽能益气。则又滋人岐惑矣!但性生走熟守。(生用破血利小便。捣汁治产难胎衣不下。熟用治崩中不止。)入药微炒研用。入丸汤泡去壳。取帛包煮。沸汤中浸。至冷出之。垂井中一夜。勿着水。次日日中曝干。 出壳。簸扬取仁。畏茯苓白薇牡蛎。

- 火麻仁《本草求真》
- 火麻仁《中药炮制》
- 火麻仁《中药学》
- 火论《叶选医衡》
- 火麻仁《本草害利》
- 火龙膏《外科理例》
- 火麻子《本草蒙筌》
- 火类门《儒门事亲》
- 火麻子《冯氏锦囊秘录》
- 火类 土类《本草从新》
- 火麻子《医学入门》
- 火类《药鉴》
- 火麻子《本草新编》
- 火类《寿世保元》
- 火脉案《类证治裁》
- 火癞《解围元薮》
- 火门《张氏医通》
- 火癞《中医词典》
- 火门《医方考》
- 火廓《中医词典》
- 火门《丹台玉案》
- 火禁《中医词典》
- 火门《仁术便览》
- 火劫温针后惊悸发狂《伤寒说意》
- 火门《寿世青编》
- 火劫亡阴《伤寒说意》
- 火门(儿科)《冯氏锦囊秘录》
- 火劫《中医词典》
- 火门方(计方十条)《脉症治方》
- 火角法《苏沈良方》
- 火门要药《冯氏锦囊秘录》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