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
(菽豆)疏利脾胃能治吞针
蚕豆(专入脾胃)。味甘性温。据书载此服多滞气。又曰。误吞铁针。用此即下。盖缘人受谷食。必仗中气以为营运。若使中气稍振。虽服有形之物碍于肠胃。用此合以温药同投。即能以解。(积善堂方。一女子误吞针入腹。诸医不能治。有人教令煮蚕豆同韭菜食之。针自大便同出。误食金银物者。用之皆效。可验其性之利脏腑也。)如其中气既馁。稍服濡滞。即能作胀。况多食乎。此蚕豆之所以有通有不通之说也。但此既能通针。其性疏利。已见一斑。与于阴润之物。遇人则滞。绝不相同。惟在临症相人体气。及多食少食以别耳。

- 蚕豆《本草求真》
- 蚕豆《饮食须知》
- 蚕豆《本草从新》
- 蚕豆《食物疗法》
- 蚕豆《本草分经》
- 蚕豆《本草纲目》
- 蚕豆《本草撮要》
- 蚕草《证类本草》
- 蚕豆《药性切用》
- 蚕《本草纲目》
- 蚕豆《滇南本草》
- 残贼《中医词典》
- 蚕豆(《救荒本草》)《中医饮食营养学》
- 残鱼《本草从新》
- 蚕豆花《中药学》
- 残鱼《本经逢原》
- 蚕豆中毒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残鱼《饮食须知》
- 蚕蛾散《救伤秘旨》
- 残霞膏《博济方》
- 蚕蛾霜《古代房中秘方》
- 残留聚乙二醇(PEG)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蚕茧《本草易读》
- 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分类《康复医学》
- 蚕茧《本经逢原》
- 残风《中医词典》
- 蚕茧《本草分经》
- 餐泄《中医词典》
- 蚕啮候《诸病源候论》
- 参子《本草纲目》
- 蚕沙《本草易读》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