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
(菽豆)疏利脾胃能治吞针
蚕豆(专入脾胃)。味甘性温。据书载此服多滞气。又曰。误吞铁针。用此即下。盖缘人受谷食。必仗中气以为营运。若使中气稍振。虽服有形之物碍于肠胃。用此合以温药同投。即能以解。(积善堂方。一女子误吞针入腹。诸医不能治。有人教令煮蚕豆同韭菜食之。针自大便同出。误食金银物者。用之皆效。可验其性之利脏腑也。)如其中气既馁。稍服濡滞。即能作胀。况多食乎。此蚕豆之所以有通有不通之说也。但此既能通针。其性疏利。已见一斑。与于阴润之物。遇人则滞。绝不相同。惟在临症相人体气。及多食少食以别耳。

- 蚕豆《本草求真》
- 蚕豆《饮食须知》
- 蚕豆《本草从新》
- 蚕豆《食物疗法》
- 蚕豆《本草分经》
- 蚕豆《本草纲目》
- 蚕豆《本草撮要》
- 蚕草《证类本草》
- 蚕豆《药性切用》
- 蚕《本草纲目》
- 蚕豆《滇南本草》
- 残贼《中医词典》
- 蚕豆(《救荒本草》)《中医饮食营养学》
- 残鱼《本草从新》
- 蚕豆花《中药学》
- 残鱼《本经逢原》
- 蚕豆中毒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残鱼《饮食须知》
- 蚕蛾散《救伤秘旨》
- 残霞膏《博济方》
- 蚕蛾霜《古代房中秘方》
- 残留聚乙二醇(PEG)含量测定《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 蚕茧《本草易读》
- 残疾人辅助器具的分类《康复医学》
- 蚕茧《本经逢原》
- 残风《中医词典》
- 蚕茧《本草分经》
- 餐泄《中医词典》
- 蚕啮候《诸病源候论》
- 参子《本草纲目》
- 蚕沙《本草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