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
(水禽)腻滞壅发之品
鹅(专入脾。兼入肝肺)。肉按书有言味甘性平。有言味辛性凉。有言气味俱浓而毒。有言服则解热。有言服则发风发疮。持论不同。臆见各一。究之味甘不补。味辛不散。体润而滞。性平而凉。人服之则可以解五脏之热。及于服丹之人最宜者。因其病属体实气燥。得此甘平以解之也。煮汁能止渴者。以其肉多肥腻而壅不渴之意也!发风发疮。因其病多湿热。得此湿胜气壅外发热出者意也。是以鹅体之润。在膏与 。( 即鹅尾之肉。)可以润皮肤而合面脂。灌孔耳而治卒聋。涂皱裂而消痈毒。在涎可以入喉而治谷芒。一皆体润和燥之力。即卵气味甘温。可以补中益气。而犹有多食发疾之戒。非性属腻滞。曷为其有是乎?血兼热饮。可治血膈吐逆不食病根。非是以血引血之意乎?血与毛可治射工之毒。(异物志云。邕州蛮人选鹅腹毳毛为衣被絮。柔暖而性冷。婴儿尤宜之。能辟惊痫。)非鹅能食此蛊以物制物之意乎?(弘景曰。东川多溪毒。养鹅以辟之。又曰。鹅未必食射工。盖以威相制耳。禽经云。鹅飞则蜮沉。蜮即射工也。)屎可以治小儿鹅口疮。(自内生出可治。自外生入不可治。治用食草白鹅下清粪滤汁。入沙糖少许搽之。或用雄鸡粪眠倒者烧灰。入麝香少许搽之。并效。)及敷蛇咬之毒。非藉秽以入秽之意乎?胆可以解热毒痔疮。(白鹅胆二三枚取汁。入熊胆二分。片脑半分。研匀。磁器密封。勿令泄气。用则手指涂之。立效。)
非其鹅性不温而胆亦能润燥之意乎?凡此所见治略。皆有义存。不可仅执是温是冷之说。以致忘其主脑也。(藏器曰。苍鹅食虫。主射工毒为良。白鹅不食虫。止渴为胜。)

- 鹅《本草求真》
- 鹅《食疗本草》
- 鹅《本经逢原》
- 鹅《饮膳正要》
- 鹅《本草从新》
- 鹅《中医词典》
- 鹅《本草分经》
- 鹅《食物疗法》
- 鹅《本草撮要》
- 鹅《本草纲目》
- 鹅《滇南本草》
- 娥症《中医词典》
- 鹅抱《证类本草》
- 莪术(攻)《本草分经》
- 鹅鼻骨《中医词典》
- 莪术《药鉴》
- 鹅不食草《中药炮制》
- 莪术《本草择要纲目》
- 鹅肠菜《滇南本草》
- 莪术《本草便读》
- 鹅管石《医学入门》
- 莪术《本草新编》
- 鹅管痔《中医词典》
- 莪术《本草求真》
- 鹅酒《医学入门》
- 莪术《本草易读》
- 鹅聚《中医词典》
- 莪术《中药炮制》
- 鹅口《中医词典》
- 莪术《玉楸药解》
- 鹅口《医学纲目》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