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石
(人)涤肾热
秋石(专入肾)。本于人溺。因秋露水搅澄晒干刮取而成。故名秋石。味咸气温。据书载能滋阴润脏。退蒸软坚。治痨止嗽。通溺利便。涩精固气。且云经火 炼。去其咸寒。转为温补。温而不燥。润而不滞。清不损元。降不败胃。为滋阴降火之圣药。(为精火两衰而用。)然绣窃谓补处少而清处多。温处少而寒处多。(温止由于火 。而非溺中浊气。具有温补之性也。)虚劳火重。服此似不甚碍。(以其具有清火之性耳。)间有微功。亦非补中正剂。(补中惟参耆。惟附桂。惟地茱。乃补中正剂耳。)若使气薄。火衰水泛。纵经 炼。终不免有虚虚之祸矣!(大黄纵经 炼。亦不能以补命门之火。以其气质本寒故也。)法于秋时取童便。每缸用石膏七钱。桑搅澄。倾去清液。如此二三次。乃入秋露水搅澄。如此数次。秽净咸减。以重纸铺上。晒干。刮去在下重浊。取轻清为秋石。再研入罐。铁盏盖定。盐泥固济。升打。升起盏上者名秋水。味淡而香。乃秋石之精英也。

- 秋石《本草求真》
- 秋石《医学入门》
- 秋石《本经逢原》
- 秋石《本草易读》
- 秋石《本草从新》
- 秋石《本草备要》
- 秋石《得配本草》
- 秋石《中医词典》
- 秋石《本草分经》
- 秋石《雷公炮制药性解》
- 秋石《本草分经》
- 秋石《本草纲目》
- 秋石《本草择要纲目》
- 秋伤于湿解《研经言》
- 秋石《本草撮要》
-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大意《时病论》
- 秋石《药性切用》
-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事难知》
- 秋石《本草乘雅半偈》
-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读医随笔》
- 秋石丹《洪氏集验方》
- 秋伤于湿大意《时病论》
- 秋石方《苏沈良方》
- 秋三月《寿世传真》
- 秋石阴阳二炼辨《古今医统大全》
- 秋日外感《评琴书屋医略》
- 秋石阴阳二炼法《古今医统大全》
- 秋木瓜《滇南本草》
- 秋时摄养《养老奉亲书》
- 秋毛《中医名词词典》
- 秋时晚发《中医词典》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