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风
风为阳邪。寒为阴邪。风属阳。其性多动而变。寒属阴。其性多静而守。故论病而至于风。则症变迁而莫御。论药而至于风。则其药亦变迁而莫定矣。如肝属风。病发于风。则多由肝见症。乃有风不在肝。而偏在于肌肉之表。症见恶风自汗之当用桂枝以解其肌。风在太阳膀胱。症见游风攻头之当用以羌活。症见一身骨痛之当用以防风。症见风攻巅顶之当用以 本者。有如斯矣。且有风在少阴肾经。症见伏风攻头之当用以独活。症见口干而渴之当用以细辛。与风在骨髓。症见痰迷窍闭之当用以冰片。风在皮肤骨髓。症见惊痪疥癞之当用以白花蛇。风在关节。症见九窍皆闭之当用以麝香。症见风湿痹痛之当用以茵芋。风在经络。症见疮疡痈肿之当用以山甲。症见痰涎壅塞之当用以皂角。风在十二经络。症见顽痹冷痛之当用以威灵仙。风在肠胃。症见恶疮肿毒之当用以肥皂。风在阳明胃经。症见头面诸疾之当用以白附白芷者。又如此矣。更有风热在肺。症见鼻塞鼻渊之当用以辛夷。症见目翳眩晕之当用以甘菊。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之当用以杏仁。症见痈肿疮毒之当用以牛蒡。症见喘嗽体肿之当用以白前者。又如此矣。至于风已在肝。而症又挟有湿。则如秦艽既除肠胃湿热。又散肝经风邪。浮萍既入肝经散风。复利脾经之湿。海桐皮以疗风湿诸痛。 草以治麻木痛冷。苍耳子以治皮肤疮癣。通身周痹。巴戟狗脊寄生以强筋骨之类。而葳蕤萆 茵芋白芷白附之偕。风湿而治。可类推矣。风已在肝。而症见有热成。则如全蝎之治胎风发搐。钩藤之治惊痫螈。蝉蜕之治皮肤瘾疹。薄荷之治咽喉口齿。石南叶之能逐热坚肾。决明子木贼蕤仁之治风热目翳之类。而辛夷冰片牛蒡之偕。风热以理。又可想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痰气。则如南星之散经络风痰。天麻之治肝经气郁虚风。川芎之散肝经气郁之类。而麝香之偕。痰气并理。又可思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风毒。则有如蛇蜕之能杀蛊辟恶。蜈蚣之能散瘀疗结之类。而山甲草乌牛蒡肥皂之偕。风毒以理。又其余矣。风病在肝而更见有寒湿之症。则有宜于蔓荆僵蚕五加皮乌尖附之类。但其功用治效。则有殊矣。风病在肝而症见有骨痿不坚之症。则有宜于虎骨虎胶之类。但其气味缓急。则有间矣。至于风病在肝而症见有肌肤燥热。则不得不用荆芥以达其肤而疏其血。风病在肝而症见有疮疥目赤。则不得不用蒺藜以散其风而逐其瘀。风病在肝而症见有湿热燥痒。则不得不用芜荑以泄其湿。要皆随症审酌以定其趋。但其理道无穷。变化靡尽。其中旨趣。在于平昔细为体会。有非仓卒急迫所能得其精微也。

- 驱风《本草求真》
- 驱虫药中毒《医院药学》
- 驱风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驱虫药应用注意事项《中药学》
- 驱风散《明目至宝》
- 驱虫药《中药学》
- 驱疟饮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驱虫(杀虫)《中医名词词典》
- 驱蚊蚋壁虱《是斋百一选方》
- 驱虫《中医词典》
- 屈草《神农本草经》
- 区域养生《中医养生学》
- 屈草《千金翼方》
- 区域性《预防医学》
- 屈草《本草经集注》
- 区域划分及其与健康的关系《中医养生学》
- 屈草《新修本草》
- 区余《名医别录》
- 屈草《医学入门》
- 区余《证类本草》
- 屈草《证类本草》
- 区余《新修本草》
- 屈草《名医别录》
- 区余《千金翼方》
- 屈法《中医词典》
- 区县急救系统网络化《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 屈骨《中医词典》
- 区分资料类型《医学统计学》
- 屈骨端《中医词典》
- 区别神经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屈光不正《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