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粉
蛤蜊粉(专入肾。兼入肺肝)。即海内水蚌壳 而为粉也。与江海淡水蚌壳不同。功与牡蛎相似。但此止有敛涩化坚解热之力。(时珍曰。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软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故能消痰止嗽治肿。昔宋徽宗宠妃患此。李防御觅得市人海蚌蛤蛤粉。少加青黛。以淡水加麻油数滴调服而愈。亦是敛肺清热之意。无他治也。(昔滁州酒库攒司陈通患水肿垂死。诸医不治。一妪令以大蒜十个捣如泥。入蛤粉丸。食前白汤下。服尽小便下数桶而愈。)
肉咸冷。解酒热。文蛤背有紫斑纹。较此蛤蜊壳稍浓。性味主治颇近。但此性兼利水止渴除烦。并治血热崩中带下。总以取其寒咸涤饮之义耳!(成无己曰。文蛤之咸走肾以胜水气。如仲景伤寒太阳病。用水劫益烦。意欲饮水反不渴。及金匮渴欲饮水不止。反胃吐后。渴欲饮水而贪饮者。皆用文蛤汤以治。)海蛤系海内烂壳。混杂沙泥。火 为粉。亦属利水消肿止嗽之品。然总不类牡蛎功专收涩固脱解热为事也。

- 蛤蜊粉《本草求真》
- 蛤蜊(音梨)《证类本草》
- 蛤蜊壳《得配本草》
- 蛤蜊《本经逢原》
- 蛤蟆《本草纲目》
- 蛤蜊《医学入门》
- 蛤蟆《医学入门》
- 蛤蜊《冯氏锦囊秘录》
- 蛤蟆《本经逢原》
- 蛤蜊《饮食须知》
- 蛤蟆风《解围元薮》
- 蛤蜊《本草蒙筌》
- 蛤蟆瘟《脉因证治》
- 蛤蜊《饮膳正要》
- 蛤蟆芸香草《滇南本草》
- 蛤蜊《本草纲目》
- 蛤蚂草、车前子《滇南本草》
- 蛤壳《本草便读》
- 蛤士蟆《食物疗法》
- 蛤蚧丸《妇人大全良方》
- 还丹《中医词典》
- 蛤蚧散《博济方》
- 还魂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蛤蚧散《痰火点雪》
- 还睛丹《扁鹊心书》
- 蛤蚧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还睛散《明目至宝》
- 蛤蚧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还睛散《明目至宝》
- 蛤蚧参茸酒《古代房中秘方》
- 还睛神明酒《苏沈良方》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