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阳甲木
胆为中正之官。居于表里之界。凡邪由于太阳阳明入于是经。自非麻桂升葛并硝朴大黄之所可施。惟取柴胡辛苦微寒。以引邪气左转上行。黄芩气味苦寒。以清里邪未深。所以寒热往来。口苦耳聋。头痛胁痛等症。靡不用以柴胡为主。且肝开窍于目。肝与胆为表里。其色青。凡风热邪传于胆。未有不累于目。而致目赤障翳。其药必杂木贼同入。以其能散肝经风热也。又用空青绿青铜青熊胆青鱼胆胆矾同入。以其能泻胆经热邪也。若使有热而更见有痰气。症见身热咳嗽。则又当用前胡而不可以柴胡治矣?盖柴胡性主上升。前胡性主下降。凡水亏血涸火起。柴胡切忌。(有用柴胡热愈盛者。义实基此。凡水亏血燥切忌。)至于胆经有火。其泻亦不越乎胆草大青青黛。以其气味形色。皆与胆类。故即以此治胆可耳。若其胆气过寒。症见不眠。则又当用枣仁半夏以温。胆气过怯。则又当用龙骨等药以镇。凡此皆当审视明确。则用自不致有所误。
〔散胆热〕
柴胡
〔散胆风热〕
〔泻胆热〕
〔泻胆热痰〕
前胡
〔泻胆火〕
〔温胆〕
枣仁 半夏
〔镇胆〕

- 足少阳甲木《本草求真》
-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针灸甲乙经》
- 足少阳经别《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之经左右二十八穴《针灸大全》
- 足少阳经筋《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之经《子午流注针经》
- 足少阳经筋病候《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疟《圣济总录》
- 足少阳经穴主治《针灸大成》
- 足少阳胆经左右二十八穴《针灸资生经》
- 足少阳经症治《伤寒括要》
- 足少阳胆经穴图及歌括《金针秘传》
- 足少阳井:窍阴《针灸大成》
- 足少阳胆经穴图《古今医统大全》
- 足少阳络脉《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穴歌《针灸大成》
- 足少阳脉《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穴《重楼玉钥》
- 足少阳疟《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穴《类经图翼》
- 足少阳疟《灵素节注类编》
- 足少阳胆经穴《中医词典》
- 足少阳穴《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图《医学指归》
- 足少阳之本《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图《经络考》
- 足少阳之别《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十五穴远近法《备急千金要方》
- 足少阳之正《中医词典》
- 足少阳胆经配合四十八法《针灸神书》
- 足少阴《中医词典》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