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菘菜
(荤辛)利肠胃解烦热
白菘菜(专入肠胃)。因何命名。以其经冬不凋。故以菘称。因色青白。故以白号。但菘有三。一曰牛肚菘。其叶最大而味甘。一曰紫菘。即芦菔。一曰白菘。根坚小而不可食。三种南北通有。(时珍曰。苏恭言南北变种者。盖指蔓荆。紫菘而言。紫菘根似蔓荆。而叶又不同耳。)而气则一。本草言其性温。大明言其性凉。盖凉则是而温则非也。时珍云。气虚胃冷人多食。则恶心吐沫。气壮人则相宜。诜曰。发风冷内虚人不可食。有热人食不发病。则其性冷又属可知。(颂曰。有小毒。不可多食。多则以生姜解之。瑞曰。夏至前食发气动疾。有足疾者忌之。)即据别录载能通利肠胃。除胸中烦。解渴。萧炳载能消食。治瘴气。止热气嗽。冬汁尤佳。宁源载能和中利大小便。并列丹方。载治小儿赤游。(赤游行于上下。至心则死。菘采捣敷即止。)飞丝入目。(白菜揉烂。帕包。滴汁二三点。入目即出。)漆毒生疮。(用白菘菜捣烂。涂之即退。)亦何莫不是气凉之故。而能使其诸病悉除也。后人不解其意。反以味辛曰温。(生则辛冷。熟则甘寒。)嗟嗟。性既温矣。安有止烦除渴。消食下气解热之功乎?于此可征其概矣。

- 白菘菜《本草求真》
- 白水《中医词典》
- 白苔《中医名词词典》
- 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白苔《温热论》
- 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白苔《中医词典》
- 白朮六一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白苔边黄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 白朮《中药学》
- 白苔黑点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 白术猪肚粥《老年百病防治》
- 白苔黑根舌《中医词典》
- 白术猪肚粥《保健药膳》
- 白苔红地舌《中医词典》
- 白术枳实桃仁干姜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苔类分别诊断法《察舌辨症新法》
- 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方《伤寒杂病论》
- 白苔类总论《察舌辨症新法》
- 白术止疟茶《茶饮保健》
- 白苔如积粉舌《中医词典》
- 白术泽茶《茶饮保健》
- 白苔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 白术消肿茶《茶饮保健》
- 白苔舌总论《伤寒舌鉴》
- 白术消痞茶《茶饮保健》
- 白檀香《玉楸药解》
- 白术丸《医学心悟》
- 白檀香《本草易读》
- 白术丸《妇人大全良方》
- 白檀香《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