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
(乔木)收脱止泄仍降痰火除滑
诃子(专入大肠胃)。味苦酸涩。气温无毒。虽有收脱止泻之功。然苦味居多。服反使气下泄。故书载能消痰降火。止喘定逆。(杲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以酸补之。诃子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且于虚人不宜独用。(震亨曰。诃子下气。以其味苦而性急。气实者宜之。若气虚者似难轻服。如补肺则必同于人参。补脾则必同于白术。敛肺则必同于五味。下气则必同于橘皮。)至于嗽痢初起。用最切忌。以其止有劫截之功耳。(东垣云。嗽药不用者非矣。但咳嗽未久者不可骤。)服此能调胃和中。亦能消膨去胀。使中自和。用非脾胃虚弱。于中实有补也。波斯国人行舟。遇大鱼涎滑数里。舟不能行。投以诃子.其滑即化。(番船今多用此以防不虞。)则其化涎消痰。概可见矣。第性兼收涩。外邪未除。其切禁焉。出番船及岭南。色黑肉浓者良。酒蒸去核用肉。但生清肺行气。熟温胃固肠。

- 诃子《本草求真》
- 诃子《本草易读》
- 诃子《本草便读》
- 诃子《本草备要》
- 诃子《本草分经》
- 诃子《药笼小品》
- 诃子《本草分经》
- 诃藜勒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诃子《本草择要纲目》
- 诃藜勒《冯氏锦囊秘录》
- 诃子《本草害利》
- 诃黎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诃子《本草撮要》
- 诃黎勒散方《医宗金鉴》
- 诃子《药性切用》
- 诃黎勒散方《伤寒杂病论》
- 诃子(藏青果)《中药学》
- 诃黎勒散《医方考》
- 诃子(诃子肉)《中药炮制》
- 诃黎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诃子散《妇人大全良方》
- 诃黎勒散《金匮悬解》
- 诃子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诃黎勒《本草乘雅半偈》
- 诃子散《汤头歌诀》
- 诃黎勒《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诃子散《博济方》
- 诃黎勒《本草思辨录》
- 诃子散《博济方》
- 诃黎勒《得配本草》
- 诃子丸《苏沈良方》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