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水
(地水)调剂阴阳不和
阴阳水(专入肠胃)。即汤沸半杯。合井冷水半杯。而并用之也。缘人阴阳不和。则吐泻并作。而霍乱不宁。斯时病属仓卒。寒热难分。阴阳莫测。若使投以偏剂。(如单服姜汤之类以毙。)则不免有误治之失矣。惟急用此投治。则阴阳克协。故借有形调和之质。以平无形不和之气也。若使心腹绞痛。止有吐泻之势。而无吐泻之实者。是为干霍乱。即为绞肠痧。(心腹绞痛。不得吐泻者。名干霍乱。吐泻有物。名湿霍乱。盖病在上则吐。在下则泻。邪在中。则吐泻并作。)则又另有法在。(如古方用盐熬热。童便调饮。极为得治。但不可用谷食米汤下咽。以致立毙。)而非此水所能治矣。

- 阴阳水《本草求真》
- 阴阳水《本草备要》
- 阴阳水《得配本草》
- 阴阳寿夭论《脾胃论》
- 阴阳水《医方论》
- 阴阳手诀二十一法《针灸神书》
- 阴阳水(生熟水)《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失调《中医基础理论》
- 阴阳水火气血论《血证论》
- 阴阳失调《中医词典》
- 阴阳死证《景岳全书》
- 阴阳盛衰《四圣悬枢》
- 阴阳汤《仁术便览》
- 阴阳胜复《中医词典》
- 阴阳体象《类经图翼》
- 阴阳胜复《中医名词词典》
- 阴阳脱门(五则)《辨证录》
- 阴阳升降窒抑说《灵素节注类编》
- 阴阳维脉《黄帝内经太素》
- 阴阳升降论《脾胃论》
- 阴阳未交合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阴阳升降论《医学源流论》
- 阴阳五行《类经》
- 阴阳上下篇《外经微言》
- 阴阳五行学说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 阴阳痧《奇效简便良方》
-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通史》
- 阴阳散《重订囊秘喉书》
- 阴阳系日月《黄帝内经·灵枢》
- 阴阳圈《目经大成》
- 阴阳系日月《灵枢悬解》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