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朱
(石)治疮
银朱(外治)系水银同 炼成朱。性燥味辛。方书用以治疮。亦是以毒解毒而已。用以食服。古人切戒。谓其性悍烈。良非所宜。(时珍曰。功过与轻粉同。)且同蟹壳烧之。则臭虫绝迹。和枣肉熏之。则疮疥顿枯。于此可征其概矣。(石)治疥却瘀消积轻粉(专入筋骨)。系水银加盐矾升炼而成。(水银一两。白矾二两。食盐一两。入铁器内。盆覆封固升炼。又法。水银一两。皂矾七钱。白盐五钱。同上升法。一两汞可升粉八钱。按水银金之魂魄。绿矾铁之精华。二气同根。是炼制成粉。无盐则色不白也。)虽是化纯阴而为辛燥。然阴毒之性犹存。故能治疮。劫痰消积。烈毒之性。走而不守。今人用治杨梅疮毒。虽能劫风痰湿热。从牙龈而出。暂得宽解。(刘完素曰。银粉能伤牙齿。盖上下齿龈属手足阳明之经。毒瓦斯感于肠胃。而精神气血水谷既不胜其毒。则毒即循经上行。而至齿龈嫩薄之分。)然毒瓦斯窜入筋骨。血液耗损。久久发为结毒。遂成废人。仍须用水银升炼。入三白丹引拔毒之药。同气搜逐疠风。醉仙丹通天再造散。用以搜剔毒邪。仍从齿缝而出。再以钱氏利惊丸白饼子并用。取痰积从大便而出矣。(时珍曰。黄连土茯苓陈酱黑铅。可制其毒。)畏磁石石黄。忌一切血。(本出于丹砂故也。闺阁事宜作女人面脂。用轻粉滑石杏仁去皮尖等分。蒸过。入脑麝为末。以鸡子清调匀。名太真红玉膏。洗面毕敷之。旬日色如红玉。)

- 银朱《本草求真》
- 银朱《本草易读》
- 银朱《本经逢原》
- 银朱《雷公炮制药性解》
- 银朱《本草从新》
- 银朱《本草纲目》
- 银朱《得配本草》
- 银州柴胡《药性切用》
- 银朱《本草便读》
- 银针《中医词典》
- 银朱《本草分经》
- 银液丸《小儿药证直诀》
- 银朱《本草撮要》
- 银液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银朱《外科全生集》
- 银杏中毒《中医词典》
- 淫《中医词典》
- 银杏《本草撮要》
- 淫传绝败《中医词典》
- 银杏《本草便读》
- 淫精《中医词典》
- 银杏《得配本草》
- 淫泺《中医词典》
- 银杏《本草从新》
- 淫气《中医名词词典》
- 银杏《本经逢原》
- 淫气《中医词典》
- 银杏《医学入门》
- 淫热反克之病《审视瑶函》
- 银杏《饮食须知》
- 淫热反克之病《原机启微》
《本草求真》
- 作者:黄宫绣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凡例
- 上编
- 上编卷一·补剂
- 上编卷二·收涩
- 上编卷三·散剂
- 上编卷四·泻剂
- 上编卷五·血剂
- 上编卷六·杂剂
- 上编卷七·食物
- 面
- 稻米
- 稷
- 粟米
- 黑大豆
- 黄大豆
- 蚕豆
- 白豆
- 豌豆
- 豇豆
- 豆腐
- 豆酱
- 芹菜
- 胡萝卜
- 芥菜
- 茼蒿
- 蕹菜
- 油菜
- 白菘菜
- 苋菜
- 菠
- 苦菜
- 白苣
- 莴苣
- 菜
- 匏瓠
- 南瓜
- 茄子
- 胡瓜
- 苦瓜
- 越瓜
- 甜瓜
- 丝瓜
- 冬瓜
- 酱瓜
- 芋子
- 诸笋
- 李
- 青桃
- 青梅
- 杨梅
- 栗
- 橄榄
- 枇杷
- 花生
- 乌芋
- 橘穣
- 菱角
- 香蕈
- 木耳
- 蘑菇
- 雉
- 雁
- 鹅
- 凫
- 鹧鸪
- 竹鸡
- 斑鸠
- 猫
- 鲥鱼
- 鲢鱼
- 鱼
- 鲩鱼
- 鲦鱼
- 鳜鱼
- 白鱼
- 青鱼
- 鲨鱼
- 纸鱼
- 石斑鱼
- 鳅鱼
- 鲛鱼
- 乌贼鱼
- 鳝鱼
- 鲍鱼
- 鳗鲡鱼
- 海
- 蛏
- 蛙
- 鳖肉
- 下编卷八·主治上
- 下编卷九·主治下
- 下编卷十·总义